“在云南种水稻和在江苏种有什么不同?”“怎么说服当地农民用你们的技术来种水稻?”11月23日,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来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现场学习观摩粮食作物基地,并现场聆听粮食作物研究所原所长“南粳之父”王才林研究员的主题分享。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30日,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庆丰村,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涌动金色稻浪,走近看,眼前尽是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即将到来的收割收获景象,和基地所在村的名字不谋而合。
南粳9068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母本,南粳46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系,经过三年的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表现出丰产性好、产量潜力大、食味品质优良、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等优点,目前已经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预计今年通过审定。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为庆祝第6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推动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的热情,5月30日,江苏省农科院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科技工作会议,会议主题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服务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
作为江苏“大粮仓”,盐城拥有1160万亩农田,其中近500万亩由盐碱地开发而来。在这里,一批批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用神来之笔书写着“沧海变桑田”的传奇。眼下,丰收季正在开启,他们也将迎来又一个“丰收年”。初秋时节,盐城亭湖区东部,稻香弥漫。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屠瑜)金秋送爽,稻香四溢。9月28日—29日,2024上海·长三角粳稻新优品种展示大会在青浦区举办,全面展现长三角区域粳稻育种最新成果,加速育种成果转化与新品种推广,促进种业及相关领域交流与合作,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盐碱地上种粮食,曾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而近年来,随着技术、品种不断突破,在盐城、南通等地的盐碱地里,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夏种时节,那里又有哪些不一样?在盐城东台沿海地区广袤的滩涂上,这两天,一台台插秧机来回穿梭。
春华秋实,岁稔年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我省人多地少,靠扩大面积增产潜力十分有限,提高单产成为增强粮食综合产能的主攻方向。广袤的江苏大地上,良种、良田、良机、良法紧密融合,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下扎实基础。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为了抢抓秋收秋种的宝贵时间,江苏邳州市千方百计抓好秋收、秋种、秋管“三秋”工作,多措并举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品种的水稻成熟之后,它杆青、叶黄、穗子饱满,长势很好。
淮阴是传统的农业大区,稻米产业是淮阴最大宗的农产品、最基础的农业产业,涉及千家万户。近年来,淮阴区高度重视稻米产业发展,围绕稻米生产的各环节,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助力稻米产业做优做大做强,持续以稻米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