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整地:秋天整地,及时耙耱,土壤细碎,无坷垃,无根茬,无废弃地膜,土壤疏松,上虚下实。窄行太窄通风透光性,同时单株之间相互竞争,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窄行过小,植株中、下部光照不良,茎秆细软,易倒伏,影响产量的提高。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日讯 近年来,潍坊以“三个模式”为引领,以产业振兴为引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为下好产业振兴这盘棋,潍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打造田园综合体,不断创新新模式、激活新业态。
关于玉米种植密度的问题,询问不同的农户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有人按照斤数,有人按照粒数,有人按照株距和行距来定,可谓是众说纷纭。本篇内容小帮手要和大家所说的知识,从多个方面来说说玉米种植密度的相关知识,看完后就有答案了。从实际种植情况来说,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有3个角度。
来源:证券时报 余胜良/供图 陈锦兴/制图声音嘈杂,李少昆在电话那头回答着证券时报记者的问题,讲述密植滴灌技术如何节水并提升产量,边跟围观学习的种植户打招呼。李少昆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玉米首席专家。
来源:【焦作日报】7月26日下午,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李少昆冒着高温酷暑,走进我市田间地头,对玉米单产提升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调研。今年是我市使用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第二年,该技术由李少昆主持研发,去年开始在我省大面积推广。
“玉米垄沟宽窄不一,一垄宽一垄窄……”肥城市安驾庄镇北石沟村村民赵传仓站在“一块田”的地头上,望着连片的玉米整齐挺拔、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心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但是这种不同寻常的种植模式却让他这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也摸不着头脑。
夏至前后,正是夏种夏管的关键时期。天气暑热,在五莲县于里镇的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园,农机手开着新型播种机在田里作业,玉米施肥、播种、铺设滴灌带同步完成。几天后,这片玉米地将用上水肥一体化技术。“传统大水漫灌,灌溉效率低,浇一亩地往往好几个钟头,耗水量较大,费时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