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龙《洞房》是传统本戏《蝴蝶杯》中的一场,为王天民先生演出代表作。文革前王先生将该剧传于此生唯一的亲传弟子全巧民,但因故从未上演。2009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展演时,全巧民与秦腔评论家杨文颖二人合作将原汁原味的“王派”经典再次呈现于舞台。
我的老师凌光民凌光民老师回社以前,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人管,那是因为教我的老师调走了。我是又懒惰又调皮,老师们也犯不着为我下功夫。1952年凌老师来了,看见我整天只知道玩,就问其他老师“这娃咋没人管呢!”老师们都说“你能管下你管去。
西安,一座世界历史古城,华夏文明的摇篮,在这古老的秦砖汉瓦之间、流传着一种穿越千年的韵律,伴随着时代更迭,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常人说八百里秦川如画风光、吼一曲秦腔荡气回肠,这是许多西安人记忆里浓郁的乡情。
妈妈出生和成长在秦地文化博大精深的长安,她的二叔曾经在久负盛名的秦腔剧社——易俗社学员班学习过,和过去老一代秦腔名家中的许多人有过交往,尤其是其中的李正敏,那是一代秦腔名家的代表人物,妈妈说解放后李正敏曾去过她家找过她二叔,她二叔原本可以去剧社工作,由于家庭的原因没有如愿,也成了那个有性情老人的终身遗憾。
提起秦腔经典剧目《三滴血》,那声音,那唱腔,浸透着人杰地灵的三秦大地,挟裹着八百里秦川的滚滚雄风,犹如泱泱渭河之水扑面而来,经过历史的洗涤,飘荡在世世代代热爱黄土地的人们的心中,飘荡在这块雄浑古老的土地上,飘荡在千年历史文化的血脉里,一部《三滴血》早已成为陕西的精神文化符号,它那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要编《戏剧进校园》,向我打听有关这方面的情况。于是我把我知道的陕西师大的戏剧活动,写在下面:陕西师大的前身是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它在汉中有一个分校。我在1949年8月(汉中解放前)考入陕南分校国文科。
参演了《软玉屏》《三滴血》《无底洞》《夺锦楼》《西安事变》《白龙口》等40多本戏,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白妙香、李三娘、玉鼠精、钱琼英、宋美龄、袁瑛等一个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受到群众的好评——她就是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前副社长孙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