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启动会暨揭牌仪式在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举行。当天,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桂林医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励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四方进行了签约,各方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有效促进科研项目落地生根。
活动现场揭晓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这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分别是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 sp. nov.、海洋所镖毛鳞虫Laetmonice iocasica sp. nov.、海洋所三歧海牛Tritonia iocasica sp. nov.、海洋所异胸虾Sternostylus iocasicus sp. nov.、海洋所长茎海绵Caulophacus iocasicus sp. nov.。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核心阅读奔赴浩瀚的大海采集标本,认真挖掘标本背后的价值,持续开展海洋科普活动……在海洋生物标本收藏量居亚洲首位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海洋工作者加大科普力度,带领参观者开启奇妙的海洋探秘之旅,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生物的秘密。
从莱阳路28号到南海路7号,再到海军路88号,海洋所的每一次搬迁,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引领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海洋所“搬迁”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从莱阳路28号到南海路7号,再到海军路88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的每一次搬迁,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引领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海洋科技事业从筚路蓝缕启航,向海图存、向海图兴、向海图强,经过几代海洋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奋斗,实现了几乎从零起步到跟跑、并跑,再到若干领域世界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为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1年审定通过的11个水产新品种。名单显示,由青岛涉海高校、科研院所主导和参与的有5个,分别是半滑舌鳎“鳎优1号”、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皱纹盘鲍“寻山1号”、文蛤“科浙2号”和海带“中宝1号”。
我的大半生都是泡在海洋里的,只要国家需要,我必倾力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底科学奠基人之一金翔龙海洋石油勘探、大陆架研究、地球物理探测……他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祖国的海洋事业,每一次面临人生抉择时,“国家需要”始终是决定性的砝码。
当前,饶平正推动“木改塑”,以切合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化发展思路。饶宣供图专家认为,实现“机械代人”有利于产业向深远海挺进。郑镇雄 摄在潮州市饶平县柘林湾的海面上,漂浮着一口口如同“甜甜圈”一样的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
在潮州市饶平县柘林湾的海面上,漂浮着一口口如同“甜甜圈”一样的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网箱旁,开着渔船前来的渔民们正收紧渔网,渔获在渔网里活蹦乱跳,溅起无数水花。像这样的深水塑胶网箱,饶平县已在海上投放了284口,每口产量可达5万—6万斤,预计年产值达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