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硕)日前,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第十八届“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金融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参与,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发展的未来路径。
4月30日,网商银行披露2023年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已在小微经营认知、产业链认知、理财客户挖掘等场景中探索AI大模型应用。作为一家科技银行,网商银行持续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与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全年科技投入占比36%,科技人才占比提升至64%。
每经记者:李玉雯 每经编辑:马子卿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数字金融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当前银行业在服务模式、产品创新等方面有哪些显著的变化?
每经记者:张祎 每经编辑:张益铭基于视频流的OCR证件识别与验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帮助银行开展智能反电诈工作、用智能技术防范AI换脸……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问世,国内不少金融科技企业聚焦AI技术,在垂直行业应用领域进行探索的成果得到广泛关注。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自2024年12月以来,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升级了手机银行APP,其中AI赋能成为亮点。《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到,近期AI赋能手机银行主要体现在增强客户体验和赋能业务创新方面。
7月4日至7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在上海盛大举行,中信集团以“智慧中信·共创新可能”为主题,携旗下21家企业共同亮相上海世博展览馆“应用赋能”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的前沿实践和最新成果。
“AI+金融”并非单纯的技术累加概念,而是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将大模型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创新业务流程、金融产品、经营模式,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配套解决方案,是助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的着力点。
戴上AR眼镜可以体验互动小游戏,录入人脸就生成数字人分身,在2024年服贸会首钢园金融服务专题展区内,科技新技术不断吸引着参会者上前体验。新奇好玩的互动体验背后,金融机构数字金融最新成果得以展现,AI数智人不仅能充当远程银行客服助手,还能帮助公共就业实现岗位信息智能匹配。
当今,AI大模型技术的日益成熟已渗透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产业链金融、风险管理、市场预测,以及投资决策辅助等应用,都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继今年4月网商银行升级大雁系统,首次将AI大模型的能力应用于产业链金融后,该行在普惠理财应用领域又有了新进展。
□记者 胡杨人工智能(AI)迅速发展,为银行业带来全新挑战和契机。银行战略专家刘兴赛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可以强化银行既有的人工智能应用,还将进一步扩展人工智能在银行全部体系的普及,实现对银行的全面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