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金属3D打印机采用的金属粉末一般有:工具钢、马氏体钢、不锈钢、各类合金等。1、工具钢和马氏体钢工具钢的适用性来源于其优异的硬度、耐磨性和抗形变能力,以及在高温下保持切削刃的能力。而马氏体钢,又称“马氏体时效钢”,其在时效过程中的高强度、韧性和尺寸稳定性都是众所周知的。
GRX-810微型结构的高清图。图片来源:《自然》网站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携手,开发出一种3D打印工艺,制造出了迄今最具弹性的新合金,其抗压能力是目前合金的600多倍。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3D生物打印材料——双网络水凝胶,大幅提升了材料的韧性、弹性、刚性及可拉伸性。19日,该院介绍,这种材料有望应用于耳、鼻和气管软骨等复杂弹性组织的再生。近年来兴起的3D生物打印技术,可用于促进人体组织再生、重建活体结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深圳报道“未来我们不仅可以在地球上打印,还可以在飞船和太空舱上打印需要的维修零件。随着进一步发展,我们甚至可以把在外太空打印的产品装备发回到地球上,解决地球资源和能源的不足,我相信这个在不久将来是会实现的。
今天我们来聚焦一下科技领域当中的一个小分支,就是3D打印行业。3D打印是制造技术革命性的创新,有别于传统制造业,它是一种快速成型的技术,通过对模型数字化立体扫描、分层处理,借助于类似打印机的数字化制造设备,利用材料不断叠加形成所需要的实体模型。
它既可以打印塑料、陶瓷等非金属材料,也可以打印钢铁、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甚至是生命材料,成形尺寸从微纳米元器件到10米以上大型航空结构件,为现代制造业发展及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巨大契机。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2月29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哲峰团队制备出具有高抗疲劳性能的3D打印钛合金材料,研究成果于2月29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