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赫啦哪呢赫呢哪…………数十年来,一首《乌苏里船歌》,让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故事传唱大江南北。赫哲族是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
来源:【黑龙江日报】“乌苏里芒目赫尼那,萨哈林芒目赫尼那……”同江市第五小学教室内正在传唱的是赫哲族歌曲《乌苏里芒目》,人们路过这里,总会被那歌声所吸引,这歌声不仅仅是简单的旋律,更是赫哲族伊玛堪从几近消失到“小唱”“大唱”的有效恢复。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赫哲族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是我国古老的渔猎民族,世世代代以叉鱼、狩猎为生。《朔方备乘》卷十七记载:“居民捕鱼为食,衣以鱼皮,穴地而居。
图①:手工艺人在制作鱼皮画。 图②:鱼皮画作品。 以上图片均为同江市委宣传部提供同江市内的中华文化园一隅。 刘万平摄夕阳西下,金色余晖洒满松花江。小船在江上摇曳,渔民猛地抛出渔网;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渔网沉入江面。用力一提,网中装满了沉甸甸的鱼,银色的鳞片闪闪发光。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一套”抚远,中国最东端的城市。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在此交汇,塑造出雄浑与神秘的东极水乡。数千年来,赫哲族人民以江河为家园,以万物为滋养,在白山黑水间,在四季轮回中,摇橹撒网,与鱼共生。他们是古老渔猎文化的传承者,创造出中国的赫哲族鱼文化系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8日电(陈一妹 徐志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同江市以手工艺为突破,创新赫哲文化传承方式,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生活、服务生活。随着夏季旅游热潮的持续扩大,同江市也迎来了众多游客打卡。
来源:【东北网】东北网12月19日讯(记者 王亮)“2022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活动将于12月27日开幕,据悉,黑龙江省冬捕历史悠久,冬捕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其中最能彰显“中国北方渔猎文化祖源地”代表地位的便是赫哲族文化。“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
来源:黑龙江日报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饶河县赫哲族民族文化上榜文旅融合类典型案例。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位于我省东北部,乌苏里江沿岸,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的聚居地,也是乌苏里船歌的诞生地。
来源:【黑龙江日报】她,是古老悠久的民间说唱艺术,被誉为赫哲族的“英雄史诗”她,是赫哲族古老历史、渔猎、爱情生活和风俗信仰的“活化石”和“百科全书”可是,由于赫哲族有语言没有文字,以及生存环境改变等原因她,一度面临传承危机,几近“绝迹”直至2011年11月,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来源:【黑龙江日报】“赫哲族是一个拥有独特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赫哲族的语言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省人大代表卢艳华说。卢艳华代表赫哲族是我国北方传统的渔猎民族,主要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他们依山而猎、沿江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