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者,粤之海丰人也。少怀壮志,敏而好学,及长,负笈求学,精研理工,志在报国。时值国家初立,百废待兴,海疆未靖,外患频仍。黄公深知,国之重器,莫过于核艇,遂立志投身此业,隐姓埋名,默默耕耘,凡三十载,终成大器,世人誉之曰“中国核潜艇之父”。
又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悄然而至——我国潜核艇事业的奠基人黄旭华院士,于昨日晚间八时悄然离世,走完了他99载的风云人生。六年前,黄老曾乐观地表示,术后还能为国家再拼数年。然而,时光匆匆,仅给了他六年时间。那份对事业的执着与不舍,只能化作我们心中无尽的哀思。
在台湾的街头,一条条标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在凛冽的寒风中飘扬;一句句悼念的话语,出自内心深处,既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又显得特别凝重。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脸上都写着悲痛与敬意,他们所送别的,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的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黄旭华院士。
2013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舞台上,在10位获奖者中有一名银发老者。他当年虽然已经是87岁高龄,但是身板硬朗,且精神矍铄。这位耄耋老人满脸笑容地登台领奖,组委会给他的感动中国颁奖词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台湾街头,一群老弱妇孺不畏严寒,自发地拉起横幅、举着牌子,用他们质朴而真挚的方式,送别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院士。那一个个写满敬意的横幅、一张张饱含深情的面孔,无不彰显着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也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台湾,依然有许多深明大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