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0日讯(记者赵怡然 通讯员杨诗雨)1月8日,武汉市第五医院骨科成功完成了一例骨盆粉碎性骨折修复手术,患者术后状态平稳,目前康复在即。1月3日下午,33岁的张先生(化姓)在工地干活不慎从高处坠落,因为身材魁梧又加上左臀部着地,导致骨盆粉碎性骨折。
50岁的陈先生在某建筑工地施工时,不慎从2米高的扶梯上滑落,导致骨盆、双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术前,刘宗超博士后手术团队,利用3D打印术,为陈先生做了手术规划,2021年8月28日,历时3小时,成功完成了“右侧骨盆髋臼粉碎性骨折+右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左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的多部位骨折手术。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梦 曾潇潇日前,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诊疗中心团队在黄勇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完成了院内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复杂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该院在创伤手术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征程中实现了新的跨越。
极目新闻通讯员 杨玉玲 王金琳近日,武汉市武昌医院脊柱外科成功为一名高处坠落致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实施单切口手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在创伤骨科领域迈上了新台阶。45岁的徐女士(化姓)意外从高处坠落,被紧急送至武汉市武昌医院。
近日,南昌市第一医院骨科团队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成功完成一例“骨盆、髋臼骨折微创内固定术”。在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的情况下,实现了由传统“开刀手术复位”到“一厘米微创手术”的转变,取得了满意的术后效果。
他们不应是困在论文、晋升等事务中的模糊面孔,而是修医术致精微、修医德怀仁心的时代英雄,也是医疗服务这一囊括了科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复杂体系的中枢环节,更是围绕提升医疗质量和普惠性目标所构建的创新链条上的核心主体。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在中国,许多复杂疑难的骨折患者,把站起来的最后希望寄托在北京积水潭医院。
近日,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骨二科成功完成一例复杂骨盆粉碎性骨折手术。 患者孟先生因车祸入院,疼痛难忍,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骨盆粉碎性骨折。经紧急止痛、止血及扩容治疗,排除大的神经血管损伤、尿道损伤及盆腔其他脏器损伤后,骨二科团队为其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路人遇车卸货时被掉落货物砸伤致九级伤残受伤男子诉至法院建设公司施工现场是安全的。不是交通事故,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保险公司运输公司司机不是我们的员工,车也不是我们的。这个责任究竟该谁来担?案情回顾秋意渐浓的2023年9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宁静。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李林牧 詹文雪 胡玲“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保住了双腿。”5月21日上午,在武汉市普仁医院创伤骨科病房,73岁的严婆婆(化姓)在对前来查房的医护团队表示感谢。5月10日上午,家住青山的严婆婆在卖菜的途中遭遇车祸,双腿及臀部遭受车轮碾压,伤势严重。
7月30日,在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病床上,57岁的王文军正在女儿的照顾下喝药,王文军闭着眼睛,吞咽有点吃力。刚刚过去的半个月,王文军去“鬼门关”走了一遭。6米高处坠落,当时谁也不敢想他是否能撑得下来,所幸他最终得以成功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