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写观世音劝猪刚鬣改邪归正,于是老猪就受了戒,不再吃“五荤三厌”。佛家道家为何要戒它们?词典里对“五荤三厌”的解释,叫人大惑不解——五荤竟然不是五种肉,而是指五辛,五种调味的食材,比如葱蒜之类。
赵朴初先生在《佛教常识答问》第三章《僧伽和佛的弟子》中明确指出:“至于‘吃荤’的‘荤’字,是专指大蒜、葱这些气味浓烈、富于刺激的东西,是大小乘戒律所同遮禁,南北佛教徒所共同遵守的。我们把‘吃荤’和‘吃肉’混同起来说,那是错误的。”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普通百姓的餐桌上也讲究“荤素搭配”。那么这个“荤”字呢,我们知道,指的是肉类,而“素”指的是青菜。在生活比较艰苦的时代,人们往往将鸡鸭鱼肉视为难得的享受,因为在旧社会,大多数老百姓吃得都是素菜,如果遇到有机会吃顿好的,那就叫“开荤”。
修行中荤与素区别。在佛教中修行者通常会遵循一些饮食规定,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荤"和"素"的区别。然而这两种概念并非字面意思上的动物肉类和蔬菜,"荤"在佛教中并不仅仅指肉类,而是包括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通常被称为"五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