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调控三阴交穴可以兼顾三阴经的气血运行,调理脾胃、补益肝肾、濡养经脉,从而发挥缓急止痛的功效,为不可多得的“模范穴”。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具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活血调经的功效,是治疗脾胃病、妇产科疾病、生殖泌尿疾患、下肢病变和阴虚诸证的常用穴位,也是重要的益气活血保健穴。
假期一到,熬个小夜、喝点小酒、美食满桌……肝就容易不舒服。给大家介绍三个保肝穴,不用刻意揉,经常碰一碰都有效!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具有较强的疏肝理气的作用,又被称为“消气穴”。爱生闷气的人可以按摩太冲穴以理气解郁。
日常保健,按摩穴位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今天,笔者为大家介绍日常可用来防病养生的穴位。疏肝健脾:章门穴章门穴位于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即为该穴。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气的疏泄情况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所以健脾首先要疏肝。
红网时刻新闻8月22日讯(通讯员 蔡亚宏)今日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气候逐渐转凉。近期,王阿姨感觉身体乏力,时常犯困,肠胃不适,鼻炎反复发作,便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节气的开始,意味着暑气已尽,仲秋到来。中医今天与大家从起居、饮食、穴位养生等方面分享关于白露节气的养生方法。这些人群不扛“秋冻”俗话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