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成长过程中,河西走廊逐步被明军所控制,太祖的“藩王御边”策略也形成并完善。乙丑,敕肃王楧曰:“古者,兵出于农,人无寒馁,有寇则操戈以战,无事则荷耒以耕,此良法也。今春气方和,宜及时督军屯种,遇有征伐,尔其亲率精兵,与长兴侯耿炳文等进讨。”
朱见灂是明代第四位赵王,是永乐皇帝朱棣的玄孙,是第一代赵王朱高燧的曾孙。朱高燧的胆子比二哥朱高煦小,朱高煦是参加过靖难之役,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多次拯救朱棣于水火之中,所以自然会更加觉得,自己比大哥朱高炽更加配得上那个皇位。
朱廷埼是代藩五代王朱充燿的庶独子,因受限于《皇明祖训》中的规定 – “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朱廷埼被始封为泰顺王而不是王世子。与此同时明朝的军卫及边军却已糜烂不堪,别说阻挡蒙古,自卫都很困难。
崇藩的第一代王为朱见泽,是英宗皇帝朱祁镇的第六个儿子,于天顺元年被封为崇王,并于成化十年,就藩于河南汝宁府,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藩王,然而在自己的母亲太皇太后周氏病重的时候,朝廷却死活不允许他前来尽孝,最终在周氏病逝之后,自己也于短短一年后,便病逝而终,由其子朱祐樒袭位。
前言: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十月,南京孝陵之前人头攒动,文武官员肃立两旁,正在恭候吉王朱见浚的到来。孝陵是开国太祖朱元璋的陵寝,自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之后,就少有亲王前来谒拜。戊辰,礼部奏:“吉王之国道经南京,谒拜孝陵,其礼仪宜如辞长陵等陵。”从之。
近现代明清史专家王春瑜先生曾说:明代宗室就如同垃圾、蛀虫一样,在各方面腐蚀着明王朝!这些藩王在财政上拖垮了朝廷,在封地又肆虐着地方官民。有明一代,最嗜杀的藩王当属明太祖朱元璋之子—齐王朱榑。在明代,宗室杀人似乎是司空见惯,有如齐王朱榑一样嗜杀的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