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魏炳波经过38年努力,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32年来,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顾逸东院士的具体指导下,经过两代人奋斗,在我们选定的若干研究目标范围内,取得了国际瞩目的科技成果我们团队边建设、边研制、边研究,从图纸设计到零部件安装、实验设备调试都亲自动手,
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建院以来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来源:【科学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哪些挑战?没有免疫学,人类会是怎样?量子计算机何时实现家用……5月21日,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根据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中科院总体部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2022年科技活动周暨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Nanotechnol,Sci Adv, PNAS,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J Phys Chem Lett,Adv Funct Mater,Macromolecules,J Chem Theory Compu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我是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那种,本科期间成绩也相当一般,当时面临考研的时候不少人说研究生毕业7.8000块钱,工作3年也肯定有这么多,而且又积累了三年的工作经验一样不会混的比刚进社会的研究生差,所以当时就想着毕业找个工作躺平,后来也顺利进入某上市企业从事材料研发工作,跟团队里的领导同事关系相处的很融洽,工资也马马虎虎够花,期间也萌生过读研的想法,只是昙花一现,毕竟生活过得很舒服,后来的两年多因为经历了很多之前从未有过的境况,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辞职考研,项目交接完,离职已经7月底了,四个多月考研路也开始了。
出席授聘仪式的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魏宇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姜宗林研究员,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陈坚强研究员,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主任唐少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廖世俊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申胜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李振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成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院长李玉龙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主任姚小虎教授。
截止到2016年,谢毅已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00篇,包括Nature, Nature Commun. ,J.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cc. Chem. Res. 和Chem. Soc. Rev 。
2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日本校友会在东京秋叶原举行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座谈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在交流中分享了她于80年代到90年代在日本、德国、美国交流学习的经历,以及后来回国建设团队,开展基础医学和应用研究的科研经验。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我科学家研制出新型气凝胶材料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提出一种双重防护材料的设计策略,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兼备动态电磁波吸收性能和热防护的功能碳弹簧(FCS)气凝胶材料。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