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所谓“八姓入闽”始于三国后的西晋王朝,“闽”即现在的福建省,而“八姓”指的是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至于为何会有“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八姓入闽”这一说法,还要从西晋王朝的建立开始说起。
汉语有十大方言,闽语为其中之一。但闽语下面又分为五支,彼此互不统属,可谓非常复杂。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1据统计,百越人的O1单倍群在广西、海南、江西、广东、湖南、浙江、上海、湖北的占比分别为43.19%、37.73%、35.06%、33%、31.82%、30.37%、27.
何姓主要发源地在江西的泸江、江淮流域一带,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江淮迁入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在这一时期,逐渐繁衍壮大,形成了泸江、东海、陈郡三大郡望,在政治上、文化上出现大量高官与名人,终使我姓成为名门望族。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近日,杭州市公安局公布了杭州人姓氏排行 TOP10,引发网友热议。谈起地方大姓,自古以来福州就有“陈林半天下,黄(王)郑满街排”的俗语。那么,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这些“大姓”的格局有否变化?属于福州的“姓氏前十强”又有哪些呢?
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池州石埭人,他旅居福州时留有一首描写福州秋天的诗,题目就叫《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福州是座2300年的文化名城,但它最初的名字却不是福州。 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灭亡后,越国贵族逃到这里,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闽越政权。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但它无力征讨闽越王,只是虚设个闽中郡,闽越王无诸很识相地领受了郡守的称号,继续在当地实行自治。
中原姓氏文化的传承——闽南人的四字门匾闽南人把房子称为“厝”(cuò),如“颜厝”、“何厝、”“叶厝、”“黄厝”“林厝”、“詹厝”、“杨厝”、“蔡厝”等等,这种以姓氏聚集而命名的村落在闽南地区比比皆是。闽南人古厝门上都镶嵌着四字组合的匾额,(匾额,又称扁牍、牌额,简称为匾或额。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华夏民族演变成的汉民族称谓已有二千年历史,但是有个现实,汉族各区域民系的现今人文特征大多是明清时期的痕迹,也仅有五六百年历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现今各地的方言、戏曲大多形成于明清时期,甚至如今西南地区嗜辣的饮食口味也是起于清代,先贵州,后四川,因为直到明末时期,辣椒才传入中国,以上这些皆为明清时期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