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街机厅有很多经典游戏,对于高手来说,很多游戏都是可以做到一币通关的,比如《圆桌骑士》、《拳皇》系列、《街霸》系列等等,要说难度较高,一币通关不了的游戏,飞机游戏算是一个,那时年龄小,不擅长打飞机,一般坚持不了三分钟就游戏结束了,感觉很亏,同时也感觉玩了个寂寞,还没上手就结束
游戏中四个角色各有所长,我玩得最多还是“黄帽”,其次是壮汉“惺惺”,我记得好像是以前经常死在第四关的BOSS那,游戏里武器都有弹药限制,用完了就只能作为一次性的投掷道具,还可以可以抢BOSS的武器来反制,比如第二关BOSS光头的大刀。
但对于玩家来说,那些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补血量的大小才是关注的焦点。对于新手玩家们来说,补血道具和加分道具对过关并没有什么帮助,就是拿来抢的,先不管吃到之后会有什么效果,反正一群人抢的时候很开心就对了。
绝大部分的动作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中都有隐藏道具的存在,而且其中藏得比较隐秘的道具往往都是好东西,玩家只能在运气超好的情况下才能找出来。不知道当年大家玩单机游戏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明明是按照正常流程走的,为什么那些顶级武器和装备一个都没有找到呢?
现在各种手游、端游占据了游戏市场,大家是否还记得曾经风靡的街机游戏?在当时国内游戏还属于比较空白的阶段,这些街机游戏就像雨后春笋般生长迅速,在人群中流行起来。还记得那时候攒了很久的零花钱,约上三五好友偷偷去游戏厅,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原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说起横版闯关类游戏,似乎每个小伙伴们都能说出几个名字。如三国志,快打旋风,小飞侠,名将等等。也都能玩上三五分钟;如果水平高一点的一个币子玩通关也是大有人在的。不过提起魔界村,这款号称玩哭多少动作游戏达人的游戏,可就没有几个能一币通关了。要知道魔界村就是以难度闻名与游戏机界哦。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游戏厅时期的玩家都喜欢“跟风”。别人喜欢用什么角色自己就用什么角色,不会去尝鲜,也不敢去随便尝试。对于那时候的菜鸡玩家来说,趴机也是一门课程,看看别人是怎么操作的,然后自己依葫芦画瓢,虽然仍然死得很快,但却能慢慢累积经验。
1992年全球街机上发布的游戏大概有100款出头,超仔节选了一些后来在国内游戏厅里常见的游戏,感谢它们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吞食天地2:赤壁之战》(Warriors of Fate/天地を喰らう2: 赤壁の戦い/三国志2),开发商及发行商:卡普空(Capcom)。
之前有很多朋友喜欢说:没有不好用的角色,只有不会用的人。这句话要是你在游戏厅使用,估计所有人都会对你嗤之以鼻吧!毕竟玩游戏靠的是实践,而不是什么理论。游戏设计的初衷的确是想将所有的人物都做得很平衡,但为了吸引更多的玩家,必定会做出一个深受所有人喜爱的角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街机游戏,陪伴着80年代成长的游戏,承载着太多的回忆,我是85年的,可以说经历街机厅从初期到鼎盛再到衰落期,当时我们镇上只有一家游戏厅,第一次进街机厅是4岁,个子小根本够不到摇杆,还得踩个小凳子才能玩,上了小学每次放学回家路过游戏厅都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最早接触的家用游戏机是雅达利,不过当年也不认识这个黑家伙到底叫什么,只是觉得摇杆和红色的按钮很震撼,里面的游戏嘛,估计现在的孩子看了会觉得画面辣眼睛,但在当时对于我们来说,画面什么的不重要,能让电视里的小人小飞机跟随自己的控制行动,就是最诱惑的事情了。
1971年,世界第一台街机在美国的电脑试验室中诞生。街机,是一种放在公共娱乐场所的经营性的专用游戏机,起源于美国的酒吧。一般常见的街机,基本的形式即由两个部分组成:框体与机版。在街机上运行的游戏叫街机游戏。是否还记得当年省下早餐钱去玩街机游戏?是否还记得街机厅里吵闹喧杂的声音?
游戏其实并没有几关,只是可以循环通关,对于高手来说,游戏中每关场景都能很清晰的记住,毕竟玩过太多遍了,而每关的boss,除了血厚一点,在高手玩家眼中和小怪是没区别的,但在我这种菜鸟眼中,boss就是boss,尤其是后面几关的,相当有难度,那么时隔今日,高手也好,菜鸟也罢,你还能记得每关boss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