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掏耳朵是什么体验?简直像开“声音阀门”!11年堵塞,医生一镊子解决,世界通透爽skr人!霉菌性炎症,采耳师神技,药水一滴,舒爽到飞起,真够惊心动魄!这耳朵清理,跟拆礼物似的!童年宝藏啊!泡了三天,挖出个“大宝贝”超大硬结一掏,世界瞬间清晰,耳朵大解放,感觉爽歪歪!
导语最近经常有碰到家长给小朋友掏耳朵,家长看到宝宝耳道里有耳屎,就想去掏,以为“耳道有耳屎就会影响听力,越干净越好...”。不少情况下出现耳道壁损伤,甚至鼓膜穿孔的病例。近期接到咨询的家长传的图片,掏耳朵出现耳痛,到当地医院就诊,耳镜报告显示右侧鼓膜穿孔。
近段时间以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便收治了许多有以上经历的耳病患者。耳屎又叫耵聍,是外耳道软骨皮肤上分泌出来的淡黄色物质,它在外耳道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还能抵挡外界的尘埃和细菌。
耵聍俗称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粉、小虫等)的作用,日常伴随着张口咀嚼等运动可自行排出。但当耵聍在外耳道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则被称为耵聍栓塞。近日,一位小患者便因耵聍栓塞,来到哈医大六院就诊。小阳(化名)今年6岁,从出生至今从未清理过耳朵。
生活中,掏耳朵是个司空见惯、老少皆知的小事情。那么,到底需不需要掏耳朵,怎样掏耳朵呢?外耳道是外耳的一部分,是一个略带弯曲的通道,长2.5~3.5厘米,位于人体头颅中部的下方两侧,从外耳道口向头颅中部延伸止于鼓膜,就像一条死胡同。
有人一天不抠耳朵就难受;有人因掏出一大块耳屎,成就感“爆棚”;还有人把掏耳朵当成一种减压方式……这个看似享受的动作,早就遭到了耳鼻喉科医生的声讨:轻则破损出血,重则鼓膜穿孔。但是,对有些人来说,耳朵却是“不得不掏”。哪些人需要定期掏耳朵?
通讯员 程清华“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近日,一首手指谣火爆出圈,网友们脑洞大开,各种“挖呀挖呀挖”版本层出不穷。实际上,医院也涉及“挖呀挖”的业务,比如——“挖耳屎”。今天泰安市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唐少松就跟大家聊聊“挖耳朵”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