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在农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草药,它的叶片是这种带波浪锯齿状的,开着白色小花,种子是这种带心形的,所以呢我们当地也把这个荠菜叫地菜,它是一道非常美味的野菜,每年清明前后,许多人都会去田间地头采挖它,用来包饺子、包包子、炒鸡蛋或凉拌等,都是非常的美味。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1日讯(记者熊诗琪 通讯员熊茜)俗话说,“三月三,荠菜赛仙丹”,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武汉地区素有“荠菜煮鸡蛋”的风俗。记者在天声街生鲜市场内看到,不少来买菜的市民手里都拿着一把鲜嫩的荠菜。李摊主告诉记者,一把荠菜一元钱。
每年三月初三为上巳节,每到这天,湖南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4月22日,正好是农历三月初三,怀化某小区物业给业主们送来了暖暖的节日祝福,邀请业主一起品尝传统美食——荠菜煮鸡蛋,荠菜煮鸡蛋甘甜清香,唤醒了大家儿时的记忆。一大清早,物业管家们用荠菜花煮好了鸡蛋。
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通讯员 钱萍 张倩实习生 舒婧 潘家俊4月11日,正是农历三月初三,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多个社区组织特色民俗活动,煮荠菜鸡蛋送辖区居民,邀请居民一起过传统民俗节日,或者是组织健康义诊,为居民送去暖心志愿服务。
而据《名医别录》记载,荠菜具有“主利肝气,和中”的作用,据《千金·食治》记载,荠菜具有“杀诸毒,主治目涩痛”的作用,据《食经》记载,荠菜具有“补心脾”的作用,所以在我老家,每年一到农历的三月初三,无论有钱没钱,家家户户都会去田间或路边找开花的荠菜,然后洗净后煮鸡蛋吃,据说当天吃荠菜煮鸡蛋,可以清热解毒,寓意一年健康又顺利。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嘉定马陆等地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吃上一口荠菜花煮蛋。今年农历三月初三(4月11日),马陆镇大裕村村民徐小英一早就开始为家人做荠菜花煮蛋。用来煮蛋的荠菜花需要整株拔起,保留根部,使用巧劲才能完整无缺。另一个主角——蛋,则要挑选绿壳的鸭蛋和新鲜的土鸡蛋。
扬子晚报网4月11日讯(记者 薛玲) 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农历三月初三“老南京”都有用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据说吃了以后一年头不疼,今天你吃了吗?荠菜花煮鸡蛋“你这边有荠菜花啊,正好带把回家煮鸡蛋。”在清凉门菜市场,正在买菜的张女士花一块钱顺手买了一把荠菜花。
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视频剪辑 李辉4月2日,农历三月初二,明天就是传统“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鸡蛋”的日子,江城三镇集贸市场上到处都是新鲜的地菜花,不少市民已提前购买地菜花回家准备明天早餐时的“菜花煮鸡蛋”。武汉民俗中说“三月三吃了地菜煮鸡蛋,能清火明目、治头晕、去风湿”。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4月3日,农历“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传统习俗又到了,长江日报记者探访武汉多个小区发现,物业人员自己采摘荠菜煮好鸡蛋送给居民,也有的在煮好的鸡蛋上绘制创意卡通画送给居民,让这个传统习俗过得有新意、有暖意。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民间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首先把黄叶清理干净,留下营养价值最高的根部。然后将洗净的荠菜花与鸡蛋一同放入锅中,加水后大火煮10-15分钟,再转小火,将鸡蛋壳敲碎,让荠菜的营养充分渗入鸡蛋,再焖上几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阳春三月在山野、路旁、地头、垄边,只要有土的地方,不分肥瘠,几乎都有荠菜的踪影。荠菜,是双子叶植物纲 、白花菜目十字花科、荠属植物荠的通称,又名扁锅铲菜、地丁菜、地菜、荠、靡草、护生草、鸡心菜、菱角菜、地米菜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无毛、有单毛或分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