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
本文章内容有点长,都是网友们的亲身经历,肯定会让大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后面的内容更精彩!!!感谢大家的阅览,动动你们的发财小手 点赞 关注 评论!文丨yoyo编辑丨yoyo最近看到一个视频,里面的女主一开始让我觉得特有范儿,挺有好感的。
说起《史记》,人人都不陌生。《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高校历史学、文学专业的入门书。在温伯陵笔下,《史记》不再是你平时看到的说滥了的泛泛解读,“刘邦能成事是因为会用人”“秦朝灭亡是因为秦二世昏庸残暴”,也不是按时间推砌的“流水账”,而是用主题的方式连通时间、贯通史料、捋清脉络,帮你看清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从多个维度看历史,给历史不同的打开方式。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吗?一提起《史记》,历来的权威说法往往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面历朝各代正史基本都沿袭了纪传体这个形式,累加起来就成了二十四(甚至五、六)史。我们的学校教材上就这么写,现在的教授课堂上也还这么讲,电视上的讲坛也这么讲。
11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及北大博雅讲坛协办的“历史的长河——《史记》翻译与研究”圆桌论坛,作为第8届世界汉学大会第二分论坛“汉学与中国典籍译介”活动之一,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办。
唐朝空前鼎盛,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不仅经济、政治、外贸上都是最盛时期,诗歌成就也是最高的,然而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开始走向衰败,虽然还经历了一百多年才灭亡,也经历了元和中兴的短暂高光时期,但是最终走向了颓败。
《史记》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而“传”是解经的“经学文体”的重要形式,这一形式为了让读者对史实和义理的理解更加“深切著明”,因此,会把史实的考索、义理的阐释、辞章的敷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