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类的科幻作品中,往往都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生存环境在短时间内突然受到威胁,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气候巨变、病毒称霸、超级武器、人类灭绝、文明退化、外部入侵等,在这个意义上,杞人忧天不再是一个贬义状态,而是警惕我们不要沉迷于现有文明的舒适状态,提早为可能到来的地球级甚至宇宙级灾难做准备。
央广网北京6月17日消息(记者杨扬)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2023上海国际电影节于6月9日—18日举行,期间首设“科幻电影周”。科幻电影近些年为何异军突起?脱离好莱坞架构,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科幻电影吗?如何让科幻电影引领“科学、科幻向善”?
作者:李建强还在五年前,作为中国科幻文学大咖的刘慈欣曾预料,科幻出版物目前尚不乐观,除了少部分作品外,依然是受众小,“反而是科幻影视我很乐观,不久的将来即将会迎来大的发展阶段……很有可能未来的五至十年中国会成为除美国之外的又一个科幻影视大国。”现今,他的预言几近成真。
伴随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投影技术会有哪些新可能?95后青年创业者冯翀与团队伙伴致力于从事新型投影人机交互技术的研发,目前已经面向市场推出了没有实体屏幕、通过投影将内容投到桌面上,进行互动的智能投影学习机。
10月10日,“让未来照进现实,给想象插上翅膀——以青少年科幻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主题沙龙在线上举办,邀请近30位科幻作家、科普专家等,共同探讨科普和科幻如何更深刻地将前沿科技知识融入作品,帮助青少年提升科学素质。
李墨波图为电影《流浪地球2》海报。 李墨波供图核心阅读时至今日,科幻影视不再是一个小众的题材和门类。它真正实现了破圈,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当下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科幻创作的灵感,往往源于现实之问。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题:“想象力”变“生产力” 科幻产业点燃未来引擎新华社记者温竞华、余里5月17日至19日,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活动在四川成都举办,500余名科幻作家、学者、从业者和科幻迷共话前沿科技、畅想宇宙未来。中国科幻产业正经历哪些变化和机遇?
“想成为航天员,努力学习外还需强身健体……”如何才能成为逐梦星河的航天人?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择机发射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领域年轻的副总设计师黄震分享心得。黄震曾参与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为中国载人登月勇担开路先锋。
上图分别为电影《流浪地球2》剧照和科幻小说《三体》书影。核心阅读从事科幻创作以来,我不断从科学技术中寻找故事资源,努力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在科幻小说中表现渺小的人与宏大的宇宙之间直接的、实在的联系科幻作品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科幻想象力,激发创意和创新能力。
金韶 宋丽媛当下,我国科幻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科幻电影创作和制作水平不断提升。科幻电影是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具有独特的创作特征和美学价值,对推动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一、科幻电影是科技和文化的融合科幻电影的本质是基于科技进步产生的想象力文化。
从去年12月开始,与越发寒冷的天气形成对比的,是科幻圈的热火朝天:先是动画版《三体》B站刷屏,尽管争议不断,但仍创下惊人点播量;紧接着,《阿凡达2》震撼降临,以一己之力拉动了中国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复苏;很快,剧版《三体》千呼万唤始出来,热搜是没断过的,口碑也是稳住了;最后,《流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