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室温超导领域的新消息不断。论文团队的视频演示日前,一批韩国科学家连发两篇论文,宣称造出了一种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完美的超导材料——LK-99。但其目前公布的实验数据被认为不足以证明LK-99系超导体,因而受到质疑。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姜蔼玲】据韩联社5日报道,去年7月宣称合成了“LK-99室温超导材料”的韩国科研团队中的人员4日再次宣布开发出一种新的“室温超导体”——“PCPOSOS”,并在海外学术会议上公开了相关研究结果。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汪丹7月底,韩国一家初创公司在其未经同行评审的预印本论文中称,一种名为“LK-99”的铜、铅、磷和氧的化合物可以实现室温超导。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物理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多国科学家纷纷尝试复制LK-99。
昨天,8月10日,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维尔帕尔·辛格·阿瓦纳,在Facebook上放出一段视频,立刻震惊了整个世界,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那么多实验室都未能复制出LK-99样品,还发表了那么多论文称,LK-99只是抗磁,没有超导,甚至可能是铁磁性材料,或者是杂质产生的电阻陡降假象,但印度团队就复制出了靠谱的LK-99,甚至比韩国材料更进一步,表现出了疑似磁通钉扎的现象呢?
韩国科研团队发布的神奇材料“LK-99”究竟是不是室温超导体?科学界给出了最终结论:LK-99与超导无关,而是一种绝缘体。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近日对整个事件进行了系统梳理,科学家详尽破解了那些“看似超导”的特性究竟从何而来。
2023年曾被寄予希望的人们称为“室温超导元年”。去年3月,一位青年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声称发现了室温超导体,由此拉开了“室温超导热”的序幕。当年7月,韩国团队又声称在另一种材料中发现了室温超导。然而,这两项研究最终都被证实为乌龙事件。
据环球网援引韩联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4日,韩国科研团队再次宣布开发出一种新的“室温超导体”——“PCPOSOS”,并在海外学术会议上公开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称,当天会议现场人潮拥挤,大家对这一研究结果表现出“极大兴趣”。然而,会议结束后,参会者大多感到失望。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经过长达数月调查,日前,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对外证实,已经解聘其终身教授、2023年在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引发巨大争议的超导研究者兰加·迪亚斯。2020年-2023年间,迪亚斯发表于《自然》的两篇关于室温超导新发现的论文相继陷入造假风波。
为了使朋友们知道笔者说的赞评是哪篇文章,作者是谁,便于查阅都说些什么,特截屏文章标题作者及开篇。虽然这篇报导文章是去年发的,现在读来仍然有意义。笔者学习了此文之后,认为在当前复现研究LK-99“室温超导形势”下,该文对国内与国际,复现成功与失败,做了比较全面客观介绍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