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流氓”,人们立刻就想到调戏妇女,品行恶劣的人,其实最早“流氓”是个普通词汇,没有强烈贬义。我们读书学历史时,关于“张骞通西域”,汉朝为了抗击匈奴,派张骞到西域寻找一个叫“大月氏”的国家。当时课本上写的是“大月氏”,却注明“月”读 rou,音同 肉。
在古代呀,没房没地的叫做流,没有正当工作的叫做氓,要是这么说,我还曾经“流氓”过一段时间呢!房子和地都是父母的,健健康康地成年了,自己不挣钱,在家里啃老,不叫“流氓”叫什么?但在《诗经》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里的氓指的是农民。
当然古代的流氓和现代意义上的流氓在很大程度上是两个概念,现代流氓一般指那些轻薄妇女,占女性便宜,好色的男性,当然也有一些轻薄的女流氓,但更多的还是指不务正业、经常寻衅闹事、文化素质较低的人,也指那些对他人不尊重、对他人有语言攻击或行为攻击的人。
首先口袋罪这个说法,指的就是有些罪名界定不清、外延模糊以至于难以界定有罪与否,对某一行为是否触犯某一法条不明确,但与这一法条相似,而直接适用该法条定罪的情况,对罪名定义不清、对情况描述不明是也就是口袋罪。
在年轻一些,还能在香港古惑仔电影里,看到低配版现代江湖,拿着西瓜刀砍来砍去。回到历史,江湖则是主流权力缺失下,底层权力的重新分配,比如四川的炮哥会,讲义气的炮哥们有自己的一套制度,也承担了当地底层的部分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