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伍洋宇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在经过2023年“百模大战”的初步洗礼后,AI大模型行业已经在2024年开始摸索如何让技术商业化落地。一片AI应用层可能迎来爆发的议论声中,智能硬件也被推出来承接大模型们的技术成果。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袁传玺近年来,作为智能穿戴市场的新蓝海,AI眼镜以其独特的交互方式、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的关注和布局。市场仍处培育阶段11月12日,百度发布了全新AI硬件产品——小度AI眼镜。
随着智能眼镜市场的战火愈演愈烈,业界的共识是,2025年或将成为AI眼镜元年。多模态大模型、芯片升级、光学技术优化等成为AI眼镜技术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消费者对便捷高效的追求,巨头竞争带来的市场活力,共同点燃了AI眼镜市场需求与竞争的双引擎,但产品同质化问题也如影随形。
被寄予厚望的苹果公司Vision Pro教育市场后,Meta接棒AR(增强现实)眼镜新品发布。大模型与大厂产品热度在2024年令更多厂商亮相AI眼镜赛道。智能眼镜并非新概念,但得益于大模型热度,今年AI眼镜概念股在二级市场多次火爆。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AI眼镜是基于传统眼镜功能及框架设计,搭载摄像头、声学模组及SoC等元器件组合,实现产品智能化升级并接入多模态大模型,提供全新交互方式。研报认为经过多轮产品迭代,AI眼镜的成功范式或已出现,预计2024年出货约200万部,渗透率0.1%,市场规模约36.5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 “这是Meta的首款AR(增强现实)眼镜,也是世界上最好的AR眼镜。”这是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新品发布会上对Orion的评价。Meta在智能眼镜领域深耕多年并持续不断地发布新品。但在中国,同样有众多看好智能眼镜前景的科技大厂和初创企业。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作为2025 CES的核心焦点之一,AI眼镜吸睛无数,来自中国和海外的一众AI眼镜厂商纷纷发布或展示其最新的AI眼镜产品。据VR陀螺统计,本次AR/VR/XR领域参展商达到45家左右,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雷鸟创新、Rokid、李未可、XREAL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