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误食福寿螺而感染寄生虫的事件不在少数。近日,两夫妻徒手铲除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新闻受到大众关注,让不少网友感叹防不胜防。今天,话题#夫妻不戴手套铲除福寿螺感染寄生虫#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问题:让人“闻螺色变”的福寿螺是什么来头?如何区分福寿螺和田螺?
不知你在河边行走时有没有留意到坡岸或者水生植物上如一串桑葚般的粉红色卵块?它们是被誉为“农作物”杀手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后代!夏季,正是福寿螺的繁殖高峰,它们在青浦、崇明等多个郊区的河道蔓延,甚至中心城区的水系也不少见,彭越浦大宁公园段恐怕是中心城区公园里福寿螺密度较高的场所。
40年前,福寿螺“大举入侵”我国,并且,还“扎根”在我国的农田、池水中,变身人人喊打的剥皮无赖不走了。而令国人苦恼已久的福寿螺,如今终于被找出破绽,一招一个准[看]。可耻的入侵物种成为脚下玩具在以前的农村地区,人们生活普遍不富裕,娱乐方式匮乏。
福寿螺原产地在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一粒受精寿福螺卵,只要15天便可以在适宜气温水域中孵化成幼螺,而幼螺在自然水体中生长2个月就进入了性成熟期,再次进行交配、产卵、繁殖,福寿螺一次可产卵200粒至10000粒,从3月份到11月份都可以产卵,这样一年至少可产卵20~40次,全年总产卵量近40万粒,由此可见福寿螺的繁殖力是多么的惊人。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岭南四月,莺飞草长不得不说,最近广东的天气是超级舒适!许多人都选择了外出踏青各种傲然盛开的花花也成为了大家镜头里面的常客然而最近这几天有深圳市民发现洪湖公园荷花池的驳岸上出现了不少粉红色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