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常出入剧场的剧迷们来说,SD(Stage door)这个词一定不陌生。这是一种专属于剧院的特别文化,每当演出结束,意犹未尽的观众们就会耐心地在后台出入口排队,等待演员卡司出现,或签名留念或献花或交流互动,是舞台演员与观众零距离接触的难得契机。
“在上海,你可以看到任何想看的演出。”不久前,上海文化广场迎来了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第100场演出,有拖着行李箱跨城而来的观众如是感叹。2024年,上海演出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大量音乐剧作品在上海的各大剧院频繁上演,“为一部戏,赴一座城”的溢出效应正在凸显。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龚政嘉这几天杭城的朋友圈被一场盛况空前的演出刷屏了。“《陆唐》YYDS!”“为传统戏曲打Call!”“即使回归正常工作两天了,想来依旧久久无法平静。”“上头的第三天,只要一醒来,脑子里全是‘浪迹天涯三长载,暮春又入沈园来’。
记者 王筱丽位于南京路步行街起点的第一百货有了“逛吃”之外的新选项,C馆七楼的电梯门一打开,“星空间”三个大字便映入眼帘,穿着入时、身背相机、手捧鲜花的年轻观众穿梭其间,预示着这一国内首个商场类沉浸式集合演艺空间已经初具火候。
来源:解放日报 编者按 文旅商体展融合是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报今起推出“深化文旅商体展融合”系列报道,从小切口一窥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生动实践及其所带来的消费新体验、新动能。记者 吴桐音乐剧女孩姚姚的一年,是用一张一张演出票来计量的。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叙事手段表现一定戏剧情节内容的舞蹈形式。舞剧为何在这几年频频“出圈”?在创作上,现阶段的舞剧有哪些问题会困扰创作者?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表示:“近年来,中国舞剧进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全新发展阶段。舞剧如何讲好故事,成为创作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互动社交媒体和传统主流的互补叙事、青年从业者的活跃,配合着特定的时机,使戏曲演出迎来了一次突进式的发展。近年来,新形式、新空间的戏曲演出以可观的数量、积极的姿态对待时代介入,更自觉地指向建构戏曲艺术新价值的途径和方案。
在闹市中心走过路过,不经意间看了一场戏;也有事先做好“功课”,有备而来的。当下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把亚洲大厦的星空间和周边的小剧场当成自己的快乐老家。无论是沉浸于剧情,或是一遍又一遍刷不同卡司阵容,还是独宠一两位演员;在这里,他们抛下各种烦恼,全身心沉浸在快乐中。
《咏春》在伦敦演出圆满收官,观众集体起立致敬。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周红声 摄“太棒了”“谢谢”“再见”……当地时间9月7日下午,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伦敦第12场演出在沙德勒之井剧院完美落幕,标志着《咏春》英国首演圆满收官,该剧总演出场次在英国定格至202场。
时下,正是演艺活动的热门时段,年轻人爱看戏,特别喜欢小剧场音乐剧,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作为上海出品的原创音乐剧《翻国王棋》在大世界驻场演出已经近2年,作为国内首次实现原创音乐剧的海外版权输出的典型代表,《翻国王棋》受到年轻人热捧,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