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信息从6月28日起,2024年广东省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正式拉开帷幕。面对“多少分能够成功报考心仪的大学?”“校内转专业政策有哪些具体要求?”“贵校有哪些特色或优势专业值得考生们重点关注?”等一系列疑问,考生及其家长们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通讯员李阳 冯明媚 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4年招生计划发布,此次招生计划不仅大幅扩招近30%,还新增了六个热门专业,推出了灵活的文理互转专业政策、开设辅修学位和微专业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服务措施,旨在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6月22日,记者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获悉,该校今年计划招生1793人,面向广东、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普通类本科生。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通讯员杨欣 为了使广大考生和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今年的招生政策,6月24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白云山校区举行2023年大学开放日新闻发布会。据悉,学校今年招生计划总数5300名,与去年持平。
学校名片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原广外外校)成立于1993年,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资所有并直接管理的一所民办中小学。校园占地面积约320亩,现有学生近5500名、教职员工800余名。广实外校的一步步崛起之路,印证着广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巨大变迁。
广东考生高考560分左右,应该属于“卡在中间”的成绩,有点小尴尬。因为篇幅有限,以下内容以历史类考生(物理+不限考生同样适用)为例,看看这个分数段的考生都有哪些选择?分析方法和底层逻辑同样适用于物理类考生。一、省内院校分析1.
近年来,外语类尤其是小语种专业备受网友们热议。从曾经被视为连接世界文化的桥梁,吸引大批考生争相就读的好专业,到近几年的招生遇冷,小语种像坐了过山车。为寻找“破局”之法,“小语种+”的专业模式蔚然成风,多所高校推出“小语种+社科类”“小语种+新工科”双学士学位复合人才培养计划。
6月24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下称“广外”)举行2023年大学开放日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普通高考招生政策。广外副校长焦方太介绍,广外今年有59个本科专业有招生计划,今年招生计划总数5300名,与去年持平,其中在粤招生占八成,其中师范类、法学类招生计划增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方沂昕近日,各高校保研接近尾声,其中,一些小语种本科生的保研情况引人注意。近年来,小语种专业的招生“遇冷”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高考录取分数线下降、小语种缩招、小语种学生争抢转专业名额、跨专业考研等现象日趋普遍。
南都讯 每年高考录取季,有人欢喜有人愁。纵观近年来的广东高考本科批次投档录取情况,每年都会有高校的最低投档排位跌宕起伏、变幻无常。无疑,高校录取排位是考生和家长“用脚投票”的一种具象化,但变化之缘由则是多种多样。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王沫依 实习生 张梓欣 王铠呈近年来,面对人工智能普及与时代发展带来的双重挑战,小语种专业的实用性和市场需求相对缩减,小语种招生不断遇冷,为此,多所高校推出“小语种+社科类”“小语种+新工科”双学士学位复合人才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