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萧萧,冬意渐浓,历史研讨蕴华章。为进一步提高怀远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初中历史教研水平,12月11日上午,怀远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在启明学校开展历史研讨会。怀远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老校区曹兴珍老师及启明学校温雨梦老师,分别呈现了两节精彩的历史公开课。
原标题: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多元文化和信息碎片化正影响着年轻一代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此背景下,探索如何与社会实践有机衔接,创新历史课程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家国情怀培育等实践活动中,加深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于《甘肃社会科学》 2021年第5期,篇幅略有精简。提要:从“家”“国”二字的文字学渊源看,“家”“国”表示的是大小级别不同的治理或管辖地域,但在此范围大小不同的地域中都有相似的政治架构和社会功能。
2016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
【来源:安康发改委_校园动态】聚焦史料实证,厚植家国情怀。为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学会正确地、客观地认识历史,近日,宁陕中学历史教研组精心准备,开展了以“聚焦史料实证,厚植家国情怀——走进身边的历史”为主题的学科特色活动。
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25日公布“2021至2022学年教育及青年工作措施”,强调为学生提供安全和优良的学习环境,加强创意教育,致力让学生传承历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发展软实力,成为服务人群、建设国家的人才。
■圈中对话·爱国主义教育生态圈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石外”)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是“以课堂教学为根”,2023年以来,石外以课外阅读为枝,以课外活动为叶,牵动学生爱国报国志,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课堂教学涵育爱国之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博弈不停,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碰撞不断,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培养具有“家国天下”思想意识和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路径。
人物小传:汪荣卫,松江区泗泾实验学校初中历史教师,援藏任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文科综合组教研组长、团支部副书记。汪荣卫来到日喀则后,面对当地教师年轻缺乏经验、教研活动开展较少的现状,发挥自己所长和上海后方资源,努力塑造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历史课堂。
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历史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系统、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领悟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