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丰富严谨的笔法、博学多识的修养,现代人想在书法上超越古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曾有人说“当今最顶尖的书法家,可能连古代一个秀才都不如”,这并非夸张,想成为秀才,得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场考试,学问要扎实,还要求写一手好字。
文 | 五月说影编辑 | 五月说影一提起洪秀全,那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作为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领导了清末的农民起义运动。从1851年掀起太平天国运动直到后来洪秀全在南京去世,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这短短的十四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古代,楷书是最实用、最普遍的书法字体,古代稍有学识的文人都能写出一手严谨规范、流畅自然的楷书。现在的人们都追求艺术,认为楷书过于死板、缺乏变化,没有艺术感,而行草书更能体现书法的情致,变化无穷,更具艺术感。
清代的文人雅士写的书法在风格方面大多趋于雷同,因为他们都受到了“馆阁体”书风的引导。尤其是身居高位之人,他们大多已经通过科举考试的层层历练,书法基本上都是成熟的馆阁体的风格。反而在民间或普通的秀才这些文人圈子里,尚有一些比较个性的书法。
书法养生,一直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很多人,尤其是书法圈里的朋友都是这样认为的,从历史上看,诸多书法大家也都实现了养生梦,诸如文征明,耄耋之年依然能够书写小楷,而且笔法稳,不颤不抖,还有梁同书,亦是如此,而今天走进我们视野的这位大咖,绝对可以直接秒杀很多书法大家,他就是110岁的苏局仙,提到这个名号,可能很多朋友不是太清楚,他是最后一名秀才,他的书法相当不错,而且字里行间还透着一股沉着沉静之气,笔墨饱满多姿,也是一位真正意义上实现书法养生的大咖,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他的书法作品吧。
这是由清代郭均用楷书所写的一块碑记《重修咸阳县城碑记》。说起笔者郭均,可能很少人听说过他,他是一个少有人知的书法家,生于陕西,字炳南,是清代的一名秀才。他在书法圈里可能并没有那些大家出色,但仍能以此作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