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喜欢潜伏在脾胃虚弱的人体内,脾胃虚弱不利于身体水循环,让身体湿气滞留体内,导致湿气重。湿气蕴于体内多表现为体型偏胖、面色润白、面部头发油腻、头昏沉、四肢困重、不欲活动、食欲差、食量少,但舌苔却厚腻湿润、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大便黏腻、质稀等。
在咱们身上呢,有两个地方,是体内湿气的晴雨表,咱们一看就知道,身体里面有没有湿气,湿气多不多!首先呢,咱们很多女性朋友啊,明明呢,一点儿也不胖,但小肚子就是特别明显,而咱们的男同志呢,很多都挺着“啤酒肚”,这很大一部分很原因啊,就是因为脾胃运化的功能呢,发挥失常了,导致湿气呢,聚集在咱们的腹部,时间一长,湿气积聚过多,就变成痰湿了!
那关于湿邪呢,我们都知道湿性黏腻,就像下水道里面粘在水管里的污泥,本来呢,津液需要通过三焦来输送到身体各处,但是由于湿邪堵塞,就会导致我们体内的津液代谢失常,津液都停留在一处,时间久了,津液也会逐渐变成湿邪,从而加重三焦的堵塞,形成恶性循环。
两个祛湿的宝藏中成药,把堵在身体里的寒湿和湿热通通都排出去。两个祛湿的宝藏中成药,把堵在身体里的寒湿和湿热通通的排出体外。·第一个就是藿香正气散化寒湿。寒湿的表现非常明显。→第一个就是凉,手脚凉肚子凉。→第二个就是稍微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大便稀粘不成形。
经常听到患者朋友抱怨,祛湿的药没少用,效果却不佳。其实祛湿不能盲目进行,不同程度和部位的湿气调理方法也大有不同。今天,李医生就来教大家如何通过化湿、燥湿和利湿,来化散一身湿气。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时候需要化湿。
大家好,我是中医贾晓林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相比较寒邪的身体冰冷,怕冷等明显的症状,湿邪的侵袭就比较低调。刚开始只是简单的乏力,后续慢慢的发展,往往发现的时候,湿邪已经和其他病邪结合在一起,比如湿邪遇寒,就会生成寒湿,湿气遇热就会生成湿热。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