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铠甲(二)铠甲是冷兵器时代的特定装备。冷兵器军事迷们看到精美的铠甲都会产生一种热血上头的冲动。铠甲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当然也有殊途同归的地方。以下按照甲胄的材质为经线,梳理一下历史上较为出名的一些铠甲。内容较多,分成两篇。第一篇先聊聊非金属铠甲。
铠甲是宋元各方队最主要的防护装具,其形式多样,各有特色。《武经总要・器图》记载了宋军使用的步人甲等五领甲的构造图绘和文字说明,“其制有甲身,上缀披膊,下属吊腿,首则兜鍪、顿项”,其质料有铁、皮、纸三种。
冷兵器时代,盔甲就是今天的防弹衣,让士兵穿得好一点,在战场上生存的几率就多一分。兵器称手一些,战斗的胜算也就大了许多。夏朝的历史记载太少,出土文物也找不到,实在不好揣测士兵穿成什么样。从商朝开始,我们可以从文物中寻找一些线索。
我一直都想对6b33单兵护甲做一个评测。但老实说,我没什么时间,同时我觉得可以用来充实测评的资料还非常匮乏,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都要花费不少时间。但是从结果来看,所有的努力还是值得的。我打包票,肯定有不少人关心这些绕口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分局特巡警大队民警刘济华介绍,这套盔甲服是特巡警大队标准战术小队重装攻坚队员穿戴的警用装备,盔甲服由十三个部件组成,包括防暴头盔、胸甲、臂甲、腿甲等,可以抵御刀砍斧劈等行为对特巡警队员造成的伤害。
冷兵器时代,士兵大都是拿着武器近距离拼杀。在战场上,刀剑无眼,士兵又没有金刚不坏之身,仅凭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抵挡利剑长矛的攻击。为减少伤亡,古代版的“防弹衣” 盔甲便应运而生了。在春秋战国初期,铠甲主要分为三种:犀甲、兕甲和合甲。此外,还有人用鲨鱼皮作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