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赤峰5月17日电 (记者 陈溯)5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巴彦呼交嘎查其白线沿线,几位治沙工人正在俯身忙碌着,他们脚下是连片整齐的草方格,草方格将起伏的沙丘紧紧“压制”。这些草方格就是被外媒称为“中国魔方”的沙障治沙法。
来源:国际在线视频统筹及制作:石丽敏 陈超然8月28日,2024“Water of China!打卡中国最美水源地——走进青海”网络国际传播活动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网红博主们穿梭在方方正正的草方格间,挖沟埋草、挥锹填沙,体验扎草方格,为沙珠玉穿上“格子衫”。
来源:【宁夏日报】虽地处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灵武市引黄灌区东部荒漠区域,但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沙丘上铺着密密麻麻的草方格,像是给沙漠穿上格子衫,草方格里的柠条、花棒等沙生植物迎风摇曳……8月11日上午,走进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令“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
来源:【绿色中国】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符超 通讯员张欣瑞、仇智虎这是一条因沙漠而得名的铁路干线,连接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被国外专家誉为“中国人创造的奇迹”并为世人所知,它就是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
刷状网绳式草方格的生产效率比过去人工扎设草方格提高了60%以上,能够有效降低防沙治沙的工程成本;其耐用性也比人工扎设的高,使用寿命由3年延长至6年,且可以重复使用“以前,熟练的林业工人三四分钟才能挖出一个树坑,现在用‘电动植苗器’,不到10秒钟可以栽下一棵树。
路,通向远方,拉近距离。沙漠生命线,串起荒漠与绿洲。穿沙大道横亘在无垠的沙海中,将沙地一分为二,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画出一条希望的线条。纵贯南北 浩瀚沙海不再阻隔这一条全长424公里的公路,像一条游弋沙海的黑色长龙,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新社宁夏中卫8月2日电 题:西部小城中卫沙漠“淘金”中新社记者 陈建新时值暑假,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内人潮涌动,在包兰铁路以北的沙漠游玩区,一队队骆驼载着游客穿行于沙漠,一些喜好刺激项目的勇敢者则在南侧黄河区排队等待,准备体验黄河边上的沙漠“速度与激情”......
来源:【湖南日报】高雪婧 杨兴东最近,中国科学报社推出《起点》系列视频,讲述新中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故事。新中国成立初期,沙漠治理迫在眉睫。特别是包兰铁路沿线,沙害严重,流沙随时可能掩埋铁轨,铁路建设和运行举步维艰。
在大漠边缘,人与沙的较量从未停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其中荒漠化土地106.86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面积的约64%、占全国荒漠化土地的约41%,防沙治沙任重道远。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国际上也把荒漠化称为“地球的癌症”。中国近年来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把中国防沙治沙的经验分享给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国际在线报道:8月29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传播局指导,青海省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主办的2024“Water of China!打卡中国最美水源地——走进青海”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圆满落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空中俯瞰赤峰市翁牛特旗其白线沙地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的穿沙公路。8月13日,在喀喇沁旗中南部的马鞍山林场,嘉宾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间合影。8月12日,在克什克腾旗塞罕坝风电场主控楼,嘉宾们向现场工作人员请教风力发电机的运作流程。
中新网兰州3月17日电(王牧雨 张云文)“出生见的是沙子,中小学时看到的是沙子,上大学又学的是沙子,工作又和沙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徐先英出生于甘肃武威市民勤县,他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从小与沙为伴、潜心治沙,今年年初,徐先英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治沙工人在宁夏中卫市境内的腾格里沙漠铺设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5月29日摄)。上世纪50年代,被誉为“治沙魔方”的麦草方格在宁夏中卫县(今中卫市)被创造出来,确保了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畅通,并把沙漠向后逼退2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