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后付”是一种新型的支付模式,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无需付款即可下单,商品确认收货后再付款。目前多个电商平台都提供了该项服务,允许消费者在一定还款周期内免息购买。“先用后付”看似增加了购物的便捷性,却也引发了消费者的热议,讨论的点都在于该功能开通容易关闭难。
东方网记者程琦11月9日报道: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大促季又来了,然而一些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新“玩法”却遭到消费者吐槽,频上热搜。很多消费者反映,自己默认的付款方式莫名其妙变成了“先用后付”,不用输密码、刷脸或刷指纹确认就直接下单了。
先用后付这一功能原本是提高支付灵活性,却演变出浪费精心准备的凑单计划、不知不觉中“被下单”、在没注意的情况下被扣信用分等不便,几天前,上海市消保委就这一功能发声,表示应提升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但记者实测,先用后付功能仍会在首次下载app时默认打开,并且需要多层操作才能成功取消。
近日“付款方式莫名变成了先用后付”“先用后付开通容易取消难”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先用后付”合不合理?如何关闭?01“先用后付”引争议何为“先用后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先用后付”是指满足条件的用户在购物时可以先0元下单,待确认收货后再付款。
“双11”激战正酣,各大电商平台陆续推出“先用后付”支付功能,一旦开通后,将0元直接下单,等到商品收货后再付款。不过这一功能却遭到了不少消费者的不满,比如不小心一键开通后却难以找到关闭渠道,免密支付增加误购风险等。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张昊敏 编辑 袁华明图源:图虫创意近日,黑龙江哈尔滨的王先生发现家里快递突然明显增多,这些快递都是父亲使用了“先用后付”支付功能购买的。但他表示,自己和父亲并没有主动设置“先用后付”功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换上了智能手机、学会了网络购物。这些网购“银发族”中的不少人,甚至比年轻人更上瘾、更疯狂,坐在家里买买买,没事群里拼一单。然而,相对年轻用户而言,才涌入网购大军的网购“银发族”,很多时候容易被电商平台的“新玩法”绕进去,从而掉进平台精心设计的“陷阱”。
新华社哈尔滨12月10日电 题:“先用后付”套路多,擦亮双眼巧避坑新华社记者沈易瑾无需密码误触下单,意外开通难以关闭,资金危机信用受损……近年来,各大网上购物平台纷纷推出“先用后付”支付方式,“0元支付”的噱头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同时也引发了质疑。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近日,“付款方式莫名变成了先用后付”“先用后付开通容易取消难”等话题冲上热搜,更有消费者因开通“先用后付”功能,只是浏览网页并未操作下单,包裹却频繁寄到家里,从而引发网友热议。
2月28日,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小微服务业数字化量化分析报告——《小微服务业的数字转型路径》,报告指出,在互联网平台信任机制的加持下,中小服务业正在加速拉动消费新潜力,助力多个服务业细分领域撬动百亿级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