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中央财政预算。去年和今年超10万亿元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分配图谱也随之勾勒而出。根据财政部数据,2023年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约10.3万亿元。2024年这一资金规模再次突破10万亿元,小幅降至10.2万亿元。
杨德龙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上周是一个超级周,影响市场的三大因素均尘埃落定,本周市场出现震荡反弹走势。周一沪深两市出现分化,创业板指数走势较强,而上证指数出现一定震荡。上周影响市场的三大因素包括: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再次上任,特朗普2.
近日,一份关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清单引发了广泛关注。清单显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达到 10.08 万亿元,其中四川、河南、湖南三省获得的转移支付金额最高,分别为 6184.9 亿元、5335.7 亿元和 4425.7 亿元。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11月8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最近2万亿的化债额度终于分配完了,结果出来,简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看完这份榜单,真有点让人感叹:果然,债务这玩意,越是有本事借钱的地方,额度也越高。先说最大赢家——江苏!直接拿走了2511亿,这是什么概念?
一、最近地方化债这件事为什么热?因为我国的地方债一直很高,怎么解决是一大难题。11月8号高层给就出了10万亿的化债方案。一是通过每年安排专项债券的方式,置换4万亿元隐性债务,共分5年,每年安排8000亿元;二是通过增加债务限额的方式,一次性拿出6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
(本文作者章俊,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迪,中国银河证券宏观分析师;聂天奇,中国银河证券宏观分析师)2024年11月8日人大常委会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财联社11月15日讯(编辑 杨斌)今日,首批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完成招标。从11月8日人大常委会批准三年6万亿调增限额用于化债,到今日新一轮特殊再融资债即开启发行,表明债务置换的前期准备工作已比较充分。2024年新增的2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年内即发行可期。
为了支持地方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下称化债),中国新增了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额度用于置换6万亿元存量隐性债务,实现展期降息,缓释地方化债压力。其中今年发行2万亿元。而这一2万亿元化债额度如何分配至各省份已然明晰。
根据三年6万亿元化债资金计算,江苏一地便占到了12.6%。视觉中国/图2024年12月18日,中国债券信息网显示,北京成功发行3笔再融资专项债,共计47亿元,将用于置换隐性债务。至此,全国2024年的2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发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