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板块持续大涨,再迎爆发。5月8日,A股三大指数全部收红,其中,中特估概念的“中字头”个股批量走高,银行板块飙涨逾4%。Wind数据显示,中特估指数(8841681)全天持续在高位运行,大涨3.36%。同时,79只成分股中有65只收红,占比高达87%。
今年,“中特估”(全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成为资本市场大热话题,截至6月12日,Wind中特估指数相比年初增长25.6%,与此同时,沪深300下跌0.7%。新京报贝壳财经推出“中特估”系列报道,用数据拆解其发展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望 报道每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下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有不少新提法,其中要求大力发展健康消费和放宽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将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其中,中国银河、秦港股份跌停,中钢国际、中海油服以及多只银行股跌超5%,而就在不久前,“中特估”行情持续演进,三只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也即将在下周开始发售,“中特估”概念却突然跳水,让投资者一个猝不及防。
资料图。A股正在上演一波“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爆发式行情。5月9日开盘,上证指数站上3400点,一度创下年内新高。不过,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冲高回落,收跌1.10%。截至目前,A股连续23个交易日成交额超1万亿元。进入2023年,“中特估”不断发力。
本报记者 施露5月15日,A股市场船舶板块集体大涨。截至当日收盘,中国船舶、中船汉光、中船防务、永兴材料均报收涨停。其中,中船汉光涨幅达20%。此外,国瑞科技涨7.14%,中国动力涨7.44%,中国重工涨8.17%,中船应急涨12.35%,中船科技涨2.27%。
最近一段时间,“科特估”概念突然火了,一起来了解一下。“中特估”即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指的是A股市场需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升估值定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说,“中特估”主要适用于央企、国企及部分有行业特殊背景的上市公司,主要涵盖了基建、通信、军工、石油等大型央企国企。
在各基金今年一季报和二季报中,提到 “中特估”股的数量分别是1876只和2198只。Wind数据显示,中证央企指数、中证国企指数今年年初的股息率分别是3.77%、3.14%,今年6月30日股息率分别是3.43%、3.13%,而其他类型企业较多的中证500指数,同期的股息率分别是1.87%、1.79%,明显低于央企和国企。
开年以来,“中特估”成为A股市场的“新主角”,79家“中特估”概念企业中,有25家出现股价涨停。历经5月“沸腾”之后,市场逐渐进入冷静期。6月16日,Wind中特估指数保持稳定,相较年初增长27.24%。在一轮涨跌“过山车”之后,“中特估”企业基本面有何变化?
5月30日,3只跟踪“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的产品正式获批。公开资料显示,该指数主要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航空航天与国防、计算机、电子、半导体、通信设备及技术服务等行业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央企科技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