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ature 发表了一篇题为:How to protect the first ‘CRISPR babies’ prompts ethical debate 的文章,讨论了对第一个“基因编辑婴儿”的保护所引发的伦理争议。
#头条创作挑战赛#三年前的今天,一段视频在网上引爆了轰动世界的科学争议。视频中,一个自称是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宣布他用基因编辑技术为两名双胞胎婴儿改造了基因,让她们有了抵抗艾滋病(又称“艾滋病”)的超能力。这个科学家就是贺建奎。
最近,贺建奎在社交网络疯狂展示近况,貌似又要启动基因编辑胚胎项目了,不疯不成魔呀!关键是现在咱们对于基因的探索根本就不深入,敲掉或者加上某一段基因会不会导致基因病,比如做完之后表面上变聪明了实际身体巨差,表面是变漂亮了实际老了就免疫缺陷或者暴死,人不是实验果蝇没法短时间内看出后果,这种 #基因编辑人和普通人生孩子 会不会导致遗传病,会不会污染基因池都不知道,疯了吧,拉全人类陪他做基因实验杂交实验?
文 | 冯律讲法编辑 | 冯律讲法2018年11月,我国科学家贺建奎,公开宣布,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这两名女婴在出生之前基因被修改,对艾滋病存在天生的免疫。她们是世界上首例,通过改变基因编程,对免疫艾滋病的婴儿,这在医学上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细胞银行可将细胞储存20年。昨日上午,一个世界级基因生命科学研究及转化基地正式落户广东。宣告这个由麻省大学医学院校长柯林斯教授与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当选主席高光坪教授等领衔的产业基地落地,基地将通过转化世界级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科技附体,人人都成钢铁侠?闫宏秀的《人类增强有边界吗?》 警示人类要理性审视人类增强之“强” ;也许,你对于不需要学习过程而学会某种技能这种好事儿倍感兴奋,但你是否想过,通过信息存储让人拥有记忆这一过程本身,会不会在增强记忆力的同时,损害到你的学习能力。
还记得2018年12月,我国有两个人“登顶”《自然》本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其中一位是深受科学界谴责的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贺建奎,而另一位则是年仅22岁的“天才少年”曹原——同时他也出现在该榜单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