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杂志》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医学学术性期刊,目前为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主要设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理报告、院前急救、讲座及综述等栏目,发表中国国内外有关急诊医学的研究成果、临床经验等,分析了临床急诊的工作经验,反映了国内外学术领域的新进展和医学新动态,为广大医疗研究者提供交流平台。
8月28日7时45分,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收到一位由家属拨打120急救护送而来的高危患者。患者雷某(化姓),51岁,既往有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冠心病,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等病史。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作为建设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急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医疗体系发展的见证。5月29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专访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吕传柱。
央视网消息:为了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各地县级医院加快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目前,全国已建成“五大中心”超过1.4万个。浙江省长兴县依托县妇幼保健院和县人民医院,建设标准化的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6月7日,余姚市卫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锋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云急救中心建设,在这个常住人口125.4万的城市,己初步建成县域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这就意味着,未来,人人都能平等享有急救急诊资源。
来源:【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2024年9月1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汾东院区急救站正式启动后,有效缩短急救服务半径,完善了院内急诊与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一体化建设,持续提高响应速度和衔接效率。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的最高宗旨就是‘呼救即抢救,上车即入院’,而这也恰恰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佳体现之一。”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吕传柱说。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光明日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2023年初,一名31岁男青年突发右侧肢体偏瘫伴有言语不清,由河北省廊坊市辗转到天津市环湖医院急诊。20分钟后,病人的影像和检验结果出来,证实了脑内大血管堵塞。3小时后,血栓被取出,手术成功。
急诊科,是威海市中心医院急诊急救的“前沿阵地”,是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门”。自1983年成立至今,经过40余载砥砺奋进,一代代的“急诊人”分秒必争,“医”路创新,已将急诊科打造成为集院前精准急救、院内一站式救治、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24小时绿色生命通道。
急救“站点”前移,救治半径再缩短;卒中识别“吹哨人”,首次抢救在现场……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第一道关口,聊城市在打造全方位高效“生命链”过程中,模式再创新,服务再升级,跑出了多元融合“加速度” ,实现了“呼叫即救治”“上车即入院”的飞跃式升级。
作为中国急诊医者,直面新冠感染疫情,继续驻足于抗疫的前线。关于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在一家三级医院18年来接受尸检所有病例进行的前瞻性研究中,共纳入149例猝死患者,其中心源性猝死只有55%,占全部尸检总数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