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火,看吕梁传媒界品牌专栏《第一民生》办一个栏目容易,办一个好栏目就不是容易了。这当中,栏目本身的定位至关重要。栏目为谁创设?试图给与受众什么?这都是最直接而又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媒体面临强势竞争的境况下,吕梁电视台推出了一档重量级专栏《第一民生》。
这十大城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亿元,书写了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其中,柳林华光电厂到吕梁市区长输集中供热项目,彻底解决了市区热源不足问题,为市民温暖过冬提供了坚实保障,有效改善了市区大气环境质量;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2023年以来,我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教育是民生之基。走进吕梁市第一小学,初冬的暖阳洒满校园,崭新的教学楼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王文成在基层调研。全市政法系统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牵引,紧紧围绕全市政法工作“一进位、两提升”总体目标,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创新机制,健全制度,细化目标,标本兼治,汇聚“小平安”,形成“大平安”,“治”出了平安,“理”出了民心。责有攸归勇担当 干部更尽心。
来源:人民日报 提起发生在2021年夏天的一件小事,很多山西吕梁市民至今记忆犹新。当天在某小区篮球场内,一群正在打球的居民被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只见一辆铲车开进场内,不由分说就把篮球架“掰弯”了。究其缘由,竟是小区广场舞爱好者群体在“回击”他人的举报——广场舞高音喇叭扰民。
吕梁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城区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多措并举进行全面翻新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272个小区,惠及2万户居民,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喜在脸上、乐在心里,幸福感不断提升。安居小区是离石区体量最大的老旧小区,常住居民660户2500多口人。
1948年,中共中央向西柏坡转移途经吕梁时,毛泽东在兴县蔡家崖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活》,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总政策和土地改革运动的总路线、总政策,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
急难愁盼,我来帮办。从今天起,我们第一民生推出《民生帮办》专栏,为市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的问题。就在前两天,有市民向我们8331890热线反映说他们晚上走到市区龙凤桥南也就是龙凤南大街时,发现西侧路段的路灯不亮了,这大晚上骑车子、走路没有路灯,确实不太方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做好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教育、出行、住房、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工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提升。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保障粮食安全事关百姓福祉,事关国之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而推进农业保险对于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保护着农民的根本利益和种粮信心,更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让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牢。
聚焦两会,关注民生,欢迎收看《第一民生》两会特别策划节目“民生观察”。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前段时间,几名务工人员来到我们《第一民生》栏目8331890热线办公室向工作人员求助,希望帮助他们要回被拖欠的工资,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在8331890热线工作人员的多方协调沟通下,他们被拖欠的二十多万元工资成功被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