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七十的张大爷最近发生了一些变化:常常丢三落四、找不到东西;正在做的一件事,一转身他就忘得一干二净;做饭洗菜时,他有好几次没关水龙头就离开厨房;不仅如此,张大爷越来越爱发脾气,子女纳闷,性格和善的父亲现在为何“一点就着”……在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后,这些异常现象背后的原因被找到了—
来源:健康中国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包括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技能会逐步退化,情绪状态也不够稳定,这些都会给家人带来困扰。
■ 田芳吃饭的节奏往往决定着老人的生活作息,在养老机构,吃饭还是老人们很重要的社交时间。“能吃饭,吃好饭”,对阿尔茨海默症老人而言是重要的生活内容,而不仅仅代表活着。认知障碍中,占比例最多的是阿尔茨海默症,占60%左右,其他常见的还有脑血管性认知障碍、路易体痴呆及额颞痴呆等。
家人如何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于很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来说,承受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打击,还要面临更现实的照护重担。因此,除了关注照护的老人,每位家庭照护者也需要关爱自己。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为自己减负。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家庭的战斗,需要多方面的干预。
今年中秋电影中,意外地出现两部讲述阿尔兹海默症的电影,《妈妈!》和《哥,你好》。这些年,随着社会各界对阿尔兹海默症的科普,很多人对它日渐了解,不过记者注意到,《妈妈!》这部电影除了关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本身,也关注到了其家庭成员看护期间付出的艰难和心酸。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妄想、猜忌、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现象,因此在照顾患者时应热心、耐心,关心、体贴和尊重患者,避免做出挫伤患者自尊心的言行。 与患者交流时,尽可能说话缓慢,句子要简短。如果患者一次没有听懂,可以重复几遍,甚至十几遍,直到患者听懂为止。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是日常护理的一个重要且易忽视的环节,照顾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进食量、进食速度,防止其暴饮暴食、拒食、抢食。患者的进餐环境要尽量宽敞、明亮、清洁,使用不易损坏、清洁的碗筷。饮食应营养均衡、清淡宜口、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
1、预防误吸 照顾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困难的患者,应为其选择合适的食物,避免其进食汤类及干硬食物,应将食物做成糊状,注意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患者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分钟以上。喘息严重者可先吸氧,再进食。 患者进食后不宜立即刷牙,避免刺激咽喉部。
(记者 刘雅婷)假如遗忘是生命必经的旅程,你希望记住什么?留下什么?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九九养老在玖悦颐养中心举办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活动,以专题讲座、主题展览、成果展出、互动活动的方式,为长者及家属普及阿尔茨海默病照护知识。面对失智长辈,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参考消息网9月20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1日刊发题为《照顾痴呆症患者是否让你不堪重负?如何最佳应对的十大建议》的文章,作者是安西娅·罗恩。摘编如下:我母亲最初来跟我一起生活时,除了保证她干净、舒适、吃饱和安全以外,“照料”方面要做的工作没有多少。
痴呆症的治疗,重点在于良好的保健护理。痴呆病人生活质量的高低、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护理有密切关系。护理上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1、要照顾好病人的饮食起居,保证病人有足够的营养,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保证病人大小便通畅(必要时督促病人定时入厕)。
当人老了,遭遇失能失智,需要怎样的照护?今年8月,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1%。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