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预见2024:《2024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全景图谱》精准医疗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
谈起精准医疗,思路迪诊断创始人熊磊表示,从肿瘤开始,所有的疾病我们都希望能精准医疗,但是其实目前百分之九十几的疾病都没法得到精准医疗。为什么?因为实现精准医疗的前提,是要有好的技术。技术本身要达到、并且变成产品,需要一系列的研究和临床实验。
焦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叶波。受访者供图近日,人民网金台圆桌组织的“健康中国视野下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办。在会议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叶波表示,目前医疗数字化、信息化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还存在局限性。
徐兵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致力于乳腺癌关键技术研究与抗肿瘤新药研发,建立了个体化诊疗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策略,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引领我国乳腺癌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的重大转变,推动我国抗肿瘤新药创制进程走向国际。
临床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和辐射生物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学科,其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精准诊疗的发展趋势。核医学在疾病的早期 “定位”“定性”“定量”“定期”诊断和对特定疾病的靶向治疗上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起“核医学”,大家首先关注的点可能在于“核”字,以为这是原子弹、核辐射、核污染之类的东西,殊不知核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医学、农业等多个民用领域,而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正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和平应用的产物,在科研、诊断、治疗等方面,为呵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有何进展?顾正龙: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是复旦大学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联和健康产业集团五方共建的高水平研究院,去年正式落户在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