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你好”,今年65岁的梁伯在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病房内做着发声训练。他是一名因罹患喉癌而全喉切除的失语者,两天前接受的发音钮植入手术正在让他慢慢地进入有声世界。梁伯坚信,通过一个星期的训练,他就能够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能够更为顺畅地沟通。
梁叔今年65岁,在4年前确诊了喉癌,不得不接受全喉切除手术,术后虽然恢复良好,但因此不能正常说话。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雷文斌教授指出,全喉切除的患者没有了正常人的发音器官,气体会直接从手术后留下的气管造瘘口里出来,从而失去了发声的能力。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12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李苗 唐小珺)记者今天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近日,该院耳鼻咽喉科唐青来主任医师团队成功行一例全喉切除手术+I期辅助发音管植入术,帮助患者去除疾病威胁的同时重新获得言语功能,该植入手术系辅助发音管上市后的全国首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蒋国涛 记者 吕彦霖)近日,南京鼓楼医院成功实施了江苏省首例全喉切除术后植入发音钮,为一位56岁的患者重建发声功能,实现“无喉”亦“有声”。发音钮 通讯员供图一年前,56岁的赵先生(化姓)因晚期喉癌接受了全喉切除手术,术后失去了发声功能。
红网时刻新闻1月28日讯(通讯员 蒋凯 张璟茗 杨龙)1月23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谭国林、副主任李和清及主治医师艾金刚为一名全喉切除患者进行了一台植入辅助发音管手术,使患者“重获新声”。这也是湖南省医师自主独立完成的首例该项手术。全喉切除术后发声重建有哪些方法?
2025年1月3日,新疆首例无喉患者辅助发音管植入手术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成功实施。术后3小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下,患者李先生在病房成功地发出了清晰的第一声“哇”,他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显得非常激动。
红网时刻新闻11月30日讯(通讯员 李苗 唐小珺)11月27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唐青来主任医师及李仕晟副主任医师团队为李叔叔成功行全喉切除手术+I期辅助发音管植入术,帮助他去除疾病威胁的同时重新获得言语功能,该植入手术系辅助发音管上市后的全国首例临床I期植入。
喉癌,在耳鼻咽喉科头颈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鼻咽癌。早期喉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多数仅残留轻度声音嘶哑。但中晚期患者常需行喉大部分切除或者全喉切除。而喉在人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发声的重要器官,切掉喉咙后如何发声成了不少患者面临的难题。
“谢谢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6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亚洲首例喉移植新闻发布会”上,65岁的周先生一字一句地表示感谢。40天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罹患喉癌需要全喉切除的他,移植了全新的喉、气管和甲状腺,他因此重新获得如普通人的发声、吞咽、呼吸等功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6月5日对外宣布,该院医护团队近日为一名喉癌术后复发患者成功实施了异体喉移植手术。该手术的成功,为我国晚期喉部恶性肿瘤等失去喉部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解决方案。“由于喉移植手术的高难度与复杂性,需要多学科团队相互支撑协作。
18年前,现年77岁的庞伯因喉癌切除全喉。经历了1年的“沉默”后,他学会了用食道发声。这17年来,他不仅能够正常说话,放声歌唱,还在公园向病友义务传授“食道语”。4月14日,一群用食道发声的“无喉人”们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聚会,庆祝“4.16世界嗓音日”。
中新网南宁4月26日电(蔡华海 李春杏)“喉癌是一种治疗效果较佳的癌症类型,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方法可以使大部分患者得到治愈。但其中一部分患者因为接受全喉(包括声带)手术,会失去原有的发声方式。如何找到自己的‘新声’是很多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65岁,曾患喉癌的梁伯(化名),在切除全部喉咙的第三年,终于又可以说话了。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成功完成发音钮植入手术,为全喉切除患者梁伯恢复了发音功能,这是自发音钮上市后完成的国内首例发音钮植入手术。
项锦天在家中接受采访,背后是他的妻子刘祥珍。陶思阅/摄项锦天坐在水果店二楼的家里,颈部的出气管突然被痰堵塞。他感觉要窒息,却喊不出声,抄起手边的玻璃杯透过窗户甩到马路上。他的妻子刘祥珍正在楼下看店,听到“嘭”一声,抬头发现丈夫在窗台涨红着脸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