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模型的制作者为深圳大叔,64后模友,深圳模型会群员,早年混迹于模型岛,可惜这纲倒,现长年于百度模型吧签到,热爱模型数十年,而水平依旧一般,没什么突破,热情不减堆积不断,希望能玩一天得一天,年快60老花眼手也斗了。
这款海防炮在1892年开始服役,它在当时也算是先进装备,是克虏伯公司根据德国海岸国防要求研制的,德军要求这种火炮固定安装在有防护能力的堡垒里,以大角度开火,有点类似于臼炮,至少可以将炮弹投射10千米,并有足够能力破坏敌方战舰,克虏伯选择了283毫米口径,大口径才能保证足够伤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的间战期内,德国虽然被凡尔赛条约束缚却也在暗地里进行武器研发和人员培训,其中就包括重新组建德国空军(包含制造新式战斗机和飞行员培训),说起二战德国战斗机在后世影视剧里出场率最高的莫过于BF-109战斗机,个人认为BF-109战斗机的巅峰是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暴风突击队”战术出现后一度让对面的协约国十分头疼,这些被挑选出来具有很高战斗素质的士兵挎着MP18冲锋枪,1915型手榴弹以及喷火器和MG08/15轻机枪在战斗发起前蛰伏在距离协约国铁丝网最近的地方,等到战斗发生后这些突击队队员就会剪开铁丝网,利用冲锋枪和手榴弹消灭火力点或者协约国士兵,但是这个战术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只要1挺机枪架起来这些还在冲锋的暴风突击队队员就不得不趴下躲避子弹,在这期间协约国的士兵会源源不断的赶来,同时这些突击队队员也会成为协约国火炮的关照目标。
1943年开始纳粹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反水、东线惨败以及盟军日益猛烈的战略轰炸,特别是战略资源的减少对制造武器而言非常致命,上面讲到的传统反坦克炮在材料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但是纳粹德国已经无法承担如此的消耗,在这个背景下莱茵金属公司提出了一种设想并付诸于实施,这就是PAW 600型反坦克炮的研发背景。
前面介绍了德国K18型105毫米加农炮和K18型150毫米加农炮,这两款加农炮都是为了射程牺牲了炮弹威力,类似于美国M1型4.5英寸加农炮那样的“大炮打小弹”并不让德军满意,于是德军高层打算搞1门威力比150毫米加农炮大的火炮,但火炮重量不能超过150毫米太多。
150毫米步兵炮中,以s. IG.33最为出色,它是二战时德军产量最大的步兵炮之一。150毫米s.IG.33步兵炮最早于1927年开始研制,1933年正式投产,以后不断改进,衍生了s.IG.33/1和s.IG.33/2两种重要的自行火炮型号。
很多人都知道古斯塔夫巨炮,这个全重接近1350吨,射程最远47公里,一次可发射7吨重穿甲弹的重型列车炮,曾经在纳粹德国与塞瓦斯托波尔的苏联红军的战役中,用一发炮弹摧毁过一座位于大约地下30米处的苏军弹药库。
该列车炮命名为“巴黎炮,又名为威廉皇帝炮,Paris Geschuetz”,虽然采用与巴黎炮相同的技术制造,但甚至可以发射炮弹到平流层,在炮弹设计当时增加了空气阻力与最大角度限制,几乎可以说是用最新技术开发的列车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