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上午9时,重庆市渝北区菲利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25岁的蔡川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电脑屏幕上,一款语言类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总结小说《红楼梦》第四回的内容。蔡川军发现,总结中缺少了几个重要剧情,便只给了这条结果3分,并在备注栏中将其缺漏一一列出。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以下简称“实训中心”)在数字化建设和数字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成功完成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数字展馆”中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内容的开发工作,还积极投身于数字化建设和数字人才培养的浪潮
5月23日至6月2日,垫江县残联举办2024年首个残疾人(AI)人工智能应用技能就业培训,鼓励引导残疾人认识并掌握人工智能写作、人工智能绘图等应用技能,并联动人工智能技术用人单位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帮助垫江县残疾人创造新质生产力,实现更加充分、更加便利、更加稳定、更高质量就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志峰12月23日,记者从南岸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年夜校获悉,在前期开设书法、古典舞、尊巴舞以及摄影等多场公益体验课的基础上,2025年,该中心青年夜校将开设人工智能培训课程,并启动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满足广大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需求。
专家:设立准入门槛规范认证体系整治乱象高价报名人工智能培训,“推荐就业”压根没影□ 本报记者 赵 丽□ 本报见习记者 马子煜今年大学毕业的江苏人张雪(化名)看到当下人工智能火热、市场广阔,便想从事这方面工作。
11月9日,为期三周的“国培计划(2024)”——重庆市学科骨干教师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在重庆文理学院落下帷幕。培训内容涵盖数字化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提高重庆市学科骨干教师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和手段的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近日,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开展的“AI工具与现代化办公”专题系列培训在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行,培训旨在助推日常工作与AI工具有效融合,满足广大干部职工在新时代下现代化办公的实际需求,共有来自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200余名学员参加
□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马子煜今年大学毕业的江苏人张雪(化名)看到当下人工智能火热、市场广阔,便想从事这方面工作。她近几个月来咨询了多家提供人工智能课程培训的机构,发现课程价格并不便宜,机构报价普遍在一万五千元到两万三千元之间。
据了解,这个定制班由我市软件人才“超级工厂”成员单位联合体建设运营,重庆科技大学牵头,长安汽车、利龙科技等4家企业参与,集聚汽车软件专业师资150余人,构建的培养课程体系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软件、自动驾驶软件、智能座舱应用软件三个方向,涵盖程序设计与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人机界面工程等软件人才必备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