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应当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不得通过欺骗、误导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采取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及个人信息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删除等风险……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保法”)正式实施。
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一份最新报告测评发现,用户的个人数据被一些网络平台用于大模型的训练和优化,但国内主流平台普遍未提供用户拒绝和退出的渠道。12月18日下午,南都在京召开第八届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会上重磅发布3.
来源:人民日报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稳步推进,在打击失信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比如加强对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建立信用修复机制等。近来,许多读者来信,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日新月异的AI技术,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不仅带来机遇,更有挑战和风险。今年5月,AI诈骗在全国爆发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引发网友热议。湖北网警巡查执法称,AI技术正在改变诈骗,某些新骗局诈骗成功率接近100%。
早晨起床,说一声“打开窗帘”,就能享受明媚阳光;晚上回家,道一句“开灯,播放音乐”,温馨灯光亮起,开始播放你喜欢的歌曲……语音识别与控制是智能家居的核心功能之一,随着产品不断升级,“听懂人话”的智能家居,可以根据人们的习惯和偏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建设可信数据空间 开发网络数据资源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主办的2024(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建设可信数据空间 开发网络数据资源》的主旨演讲。
王 鹏作(新华社发)“欢迎参加非技术类AI面试”“请用手机进行AI视频面试”……正值秋招,不少求职者“遇到”AI面试官。某招聘平台针对上千家企业和数千名大学生进行的2024年春季校园招聘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学生收到过AI面试邀请,其中近八成参加了AI面试。
2024年,大模型浪潮逐渐迈入了应用深化与广泛落地的关键阶段,集成了生成式AI技术的新产品以多种形式进入日常生活,成为工作、创作和娱乐的重要助手。不过,新AI技术与各行业深入融合的同时,也引发了数据安全、版权归属、伦理挑战等一系列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