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自从G.Vlastos提出与柏拉图哲学有迥然之别的“苏格拉底哲学问题”以来,学术界产生了大量相关研究,苏格拉底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出版了很多论文和研究专著,下面我们选取赖斯大学哲学与古典学教授莫里森教授主编《剑桥苏格拉底研究指南》时汇集的文献,作为该领域的较新的研究指南,为学习之用,版权归出版社和编者,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特此说明。
《苏格拉底:我们的同时代人》,[英]保罗·约翰逊 著,郝苑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9月版。推荐理由:苏格拉底之死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开端——想想看,一门建筑在死亡之上且不断发出这个已死,那个已死的学问,是如何在过去数千年里保持生命力的,这或许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命题。
摘要 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里,苏格拉底本人的自制及其自制教育引人注意。其自制教育基于“自制是德性的基础”这一原则,而自制并非自制教育的目的,它不足以成为灵魂的一种卓越品质,同时自制教育有其自身的潜在问题。自制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好的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的基础。
《直觉与理由——实验语言哲学的批判性研究》(以下简称《直觉与理由》)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实验语言哲学研究之作。作者梅剑华引介了实验语言哲学这一新兴学科,提出了实验哲学的四重证据法。该书标题有两个关键词,“直觉”代表了推陈的方面,“理由”代表了出新的方面。
10月12日上午,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学基础与临床分会主办的“对话大脑”院士论坛第四期迎来了两位重量级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教授与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Sam Hawgood教授。
中新社成都11月5日电 题:孔子与苏格拉底如何影响东西方哲学的“底色”?——专访四川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教授熊林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地处欧亚大陆两端,共同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苏格拉底遇见孔子,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
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 题: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雅典古市场遗址“神遇”有何启示?——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尹亚利作者 文龙杰 徐皇冠2023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希腊学者。信中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