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5月31日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卫东围绕徐州文旅市场的运行和保障,作了介绍。
编者按:大到一个省,小到一座城,都有诸多星光闪耀的标签,它们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果,是江苏综合实力的不同侧面。有些成绩、荣誉虽属国内拔尖、业内头筹,但并不为外界所熟知。4月起,人民网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江苏”专栏,向你介绍“苏大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金秋十月,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苏轼文化的独特魅力,助推徐州“彭城七里”文脉工程建设,由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学术支持,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指导,徐州市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东坡书画研究院承办,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协办的“彭城七里·'画’中有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苏轼文化书画名家作品展”于2024年9月21日在徐州展览馆隆重举行。
俞杨编者按:提起徐州,你会想起什么?如果你没去过徐州,印象里或许还是那个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但你所不知的是,它通过产业、城市、生态“三大转型”,如今已成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苏北“江南”。如果你没去过徐州,脑海里可能对它还停留在老工业基地的固有认知。
俞杨 范尧编者按:提起徐州,你会想起什么? 如果你没去过徐州,印象里或许还是那个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但你所不知的是,它通过产业、城市、生态“三大转型”,如今已成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苏北“江南”。如果你没去过徐州,脑海里可能对它还停留在老工业基地的固有认知。
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和集萃地,徐州众多的文化胜迹、丰富的考古成果、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一睹彭城风华,千年古城掀起文旅热潮。如何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留住中华文明的根与魂,让千年文脉薪火相传?
最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在文旅发展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开业不到5个月的文庙街区游客日均3万余人,营业额超5200万元。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场演绎苏轼在徐州故事的大型湖岛剧《彭城风华》,选择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
徐州是两汉文化发源地,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沿线的李蟠状元府修复在即。近日,清状元李蟠史迹研讨会在徐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徐州文史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关于李蟠的点点滴滴。
文 | 陆金玉作为“彭城七里”重要景点之一的徐州快哉亭公园,在提档升级之后于近日重新开放。站在这座因苏轼命名而扬名天下的亭子前,我思绪飘飞。一想到苏轼,就如同在寒冷的冬日见到久违的阳光,顿觉温暖。果如林语堂所言:“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10月16日,我区召开碧溪小区及周边征收项目动迁大会。区委书记、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勇作动员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庄红主持,区领导王铁军、徐德杰、魏洪亮、孙吉明、刘明、杨帅出席。李勇指出打造“彭城七里”历史文脉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