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18日讯(记者 陈抗)“电子皮肤”是机器人实现感知交互的关键技术之一,决定着机器人的触觉感知能力,其核心是触觉传感器。今天下午,福莱新材(605488.SH)在上海举办“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暨投资者交流会”,对外发布了柔性传感器新技术和产品。
极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通讯员 龚柳颖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春晚亮相,再度聚焦大众目光。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触觉感知系统”让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对外部具有灵敏的感知能力,“人形机器人触觉感知系统”也被形象地称为机器人的“电子皮肤”。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电子皮肤,在受损后10秒内可恢复80%以上的功能。这项技术有助解决可穿戴设备等的耐用性问题。电子皮肤是模仿人类皮肤感知功能的一种传感设备,可应用于医疗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诸多领域。
柔性智能感知电子皮肤项目、作为工业软件核心模块的约束求解器、高性能集成化射频MEMS谐振器……为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打造专业化概念验证服务体系,赋能科研院所创新源头成果孵化,“智汇行动概念验证创新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场路演活动近日在京举行,一批来自科研院所的前沿信息技术
围绕电子皮肤,我们来了解其功能特性、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技术难点能问题,而柔性触觉传感器作为电子皮肤中最重要的传感器件,将作为研究重点进行讨论,柔性传感器结构及材料构成、制造技术都有哪些,当前国际竞争格局是怎样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驱动能带来的新增量有多大,相关公司又有哪些,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些问题。
近日,@清华大学 科研团队创新性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压力、剪切力、应变等多种机械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目前这一科研成果属于世界首个,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来源:【濮阳日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三种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
记者5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创新性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多种机械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本报北京6月5日电 记者邓晖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三种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5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创新性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压力、剪切力、应变等多种机械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