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您有一条未读消息!”用户频繁遭到骚扰短信的“轮番轰炸”,不堪其扰……骚扰短信是否侵犯隐私权?个人信息如何保护?▾ 点击查看视频 ▾王先生多次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包括办理金融业务、各种培训课程等等,甚至还会被催讨莫须有的欠款,让人不胜其烦。
你收到过这样的信息吗,这些诈骗短信是要逆天么?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点击上面的链接,这些链接全是骗子设置的木马程序,点击了,你个人的信息和帐号密码就被盗走了,再收到这样的信息记住我告诉你的选择,直接删除,平安大吉。再次提醒大家,防火防盗防诈骗啊!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本报通讯员 曾慧日常生活中,部分商家为了营销,有时会选择向手机用户展开“短信攻势”,发送海量的促销、新品等营销短信,让很多人不堪其扰却又无可奈何。那么,商家究竟能否随意向消费者发送营销短信?面对商家这种“短信攻势”,有消费者享有安宁权和免打扰权吗?
来源:法治日报 调查动机近日,女演员周娇发布视频称,其孕期及生产后,丈夫多次收到涉黄短信,怀疑个人信息被泄露。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跟评称,自己在妻子孕期注册母婴App后,也曾多次收到此类短信或被月子中心、月嫂公司、摄影公司的短信骚扰。
没有贷款却频繁收到验证码和催款短信甚至还有催收公司打来电话对其进行辱骂3月13日,江苏南京六合警方公布一起利用催收进行诈骗的案件。记者了解到,在被短信骚扰的同时,对方还利用社交软件发布恶意评论,“胁迫”当事人打钱。唐女士频繁收到验证码信息。
近期,不少iphone手机用户纷纷收到“奇怪”的短信,信息为iMessage形式发送,短信内容不堪入目。这类信息主要是因为用户iCloud账户遭遇泄露,不法分子获取了账户名单,通过iMessage批量群发。最后一般会附上一条链接千!万!别!
不久前,工信部发布《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对“垃圾短信”整治作了进一步细化规定。“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垃圾短信”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一方面,个人手机信息泄露源较多,黑市上有针对特定市场和行业推出的数据包;另一方面,发送“垃圾短信”成本低廉,平均一条短信不到6分钱。“垃圾短信”屡禁不止,九成为广告推销。“500条手机短信中有450多条是‘垃圾短信’。”杭州市民马先生向记者抱怨说,“垃圾短信”防不胜防、不堪其扰。“往年一般在‘双11’‘618’等购物节期间,会频繁收到‘垃圾短信’,今年这类短信更多,几乎每天都能收到。”“99划算节预售开抢,积分抢兑专属券”“40万方低密度别墅大盘,恭迎雅鉴”…
对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已推出“短信炸弹”短信应急防护服务,用户们开通之后,系统将对所有发往用户的端口类,包括端口、固话、国际号码等短信进行全量拦截,让用户免受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