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奏响深海牧歌近日,中广核“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伏羲一号”,网箱主体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养殖水体达6.3万立方米,是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
在中国沿海地区,海水深处“种”海鲜正成为一种潮流。离岸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海面上,智能化网箱和养殖作业平台,与用人工礁石、移植海草等打造的海洋牧场,不仅修复着过去被过度捕捞破坏的海洋生物资源,也让“野味”深海鱼能够规模化地走向公众的餐桌。
12月16日,《揭阳市(惠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24—2035年)》(下称《规划》)专家评审会在惠来县农业农村局召开,评审专家对揭阳(惠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估,并予以通过,标志着惠来吹响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奋进号角。
新华社广州6月7日电 题:海洋牧场的“愁事”解了——广东创新金融模式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新华社记者刘宏宇第十六个世界海洋日即将到来之际,广东一家海洋牧场企业决定举办海洋濒危物种黄唇鱼的放流活动。南海之滨,惠州。
得益于丰富的海洋资源,湛江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有着天然的优势。近年来,湛江以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形成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助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8月30日上午,在惠东县港口度假区东海村东山海,惠州市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动工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举行,现场多个海洋渔业项目签约,投资方向涉及水产种业、养殖装备、深远海养殖、水产品加工、渔旅融合等,现场动工项目1宗、投资签约项目5宗,总投资约17亿元。
近日,《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这是全国首个海洋渔业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蓝色粮仓”,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示范、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现
李文璇 烟台报道6月19日,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行走先行区 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烟台市莱山区。清晨,记者乘船来到位于渔人码头以东四十里湾海域的、国内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一号”。阳光明媚,海风习习。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近日,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在广东省汕尾市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该平台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5400万元,对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图/受访者提供近日出台的《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以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蓝色粮仓”,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示范、中国特色、国际影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_地市动态】近日,汕尾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汕尾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24—2035年)》(下称《规划》),这是全省首个海洋渔业全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到2035年,汕尾海水养殖产量达到60万吨,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发展目
作为海洋大省,广东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养殖产业居全国前列,具备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得天独厚条件和坚实产业基础。2023年以来,广东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多个标志性领域创造了全国第一,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新突破、新面貌。
近日,《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这是全国首个海洋渔业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蓝色粮仓”,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示范、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现
在潮州市饶平县柘林湾的海面上,漂浮着一口口如同“甜甜圈”一样的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网箱旁,开着渔船前来的渔民们正收紧渔网,渔获在渔网里活蹦乱跳,溅起无数水花。像这样的深水塑胶网箱,饶平县已在海上投放了284口,每口产量可达5万—6万斤,预计年产值达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