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奇文,一生必背十篇古文,哪篇能登顶?咱先来说说《陋室铭》,这是唐代大文学家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当时他被贬谪,生活困顿,可他却不向命运低头,反而写出了这篇颂扬陋室、彰显个人品格的短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了选择和纷扰,我们常在“是非、得失、爱恨”之间徘徊。但真正的智慧,并非在于选择的结果,而是在于如何面对这每一个瞬间。无论清醒还是迷醉,无论富贵还是贫穷,若能从容处之,便能化繁为简,安然处世。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之言,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中,人们仿若置身于茫茫迷雾,内心的欲望如荆棘般肆意生长,将本可触及的幸福遮蔽。《知足歌》恰似那穿透迷雾的清风,以简洁而深邃的九句箴言,为我们拨开欲望的迷障。
憨山大师《醒世歌》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灾多为热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人心如尺,可量山海,却难测方寸。人心如镜,映得透他人,却映不清自己。北宋邵雍在短短数句中,道尽了人心的深邃与复杂。朋友交心,表面如春风桃李,实则难逃九嶷山般的隔阂;世间相知,能如管鲍者寥寥无几。这首《人心》不仅是一场对人性的剖析,更是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见。
什么是知命?在古人眼中,知命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在人生棋盘上,找到自己的坐标。所以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接纳。近代梁之永就曾做过一篇《知命赋》,通过描绘天地间的茫茫无际与世事的沧海桑田,诠释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
夫不言者,非无声也,乃心有所守,口有所止。世人多以言语为交流之本,然不言之教,往往更胜于言。盖因言多必失,而不言则无过。且言者易,行者难;言之易,行之难。故知,不言乃智者之所为也。不言之益,大矣哉!其一者,可以避祸。言多必有过,过则招祸。故智者常以不言为保身之道。
四大千古奇文:破窑赋、钱本草、诫子书、驭人经,有缘者赏之。《戒子书》孔明教子修身治学之言。《寒窑赋》吕蒙正讲人无贵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王败寇。英雄不问岀处。贫富贵贱相互转换,时来运转,贫能富,贵或贱。《钱本草》张说有钱万能,没钱万万不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亲疏义断皆因钱。
《心境赋》是一篇精简却充满智慧的古文,全文仅40字,却道尽了人生的真谛与修养的要义。它不仅讲述了修身的内在要求,更揭示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调整心境、修正行为,才能在世界中找到自己。《心境赋》修身为本,立德为先。心若明镜,照见万象。行稳如水,静守其心。日省三思,常怀敬畏。
《知命赋》天地茫茫,世事沧桑,生命无常,何须奔忙。烦嚣俗尘,逐利追名,殊不知穷通有数,祸福缘定。叹秋霜月夜,长城犹在,皇陵宫寂,邺城台荒,无非似戏如梦空一场。前也悲凉,后亦彷徨。劝君乐天且知命,淡守本分,休道是非及荣辱,莫论兴衰与成败。
吕蒙正《寒窑赋》中言:“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分;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它教会我们要在逆境中保持谦逊与坚韧,静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