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赵琦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对教育现代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需要与时俱进地培育更多专家型、治理型、智慧型人才。首先,人工智能挑战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模式,更为注重培育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家型人才。
视觉中国供图人工智能无疑是最近一段时间最响亮的名字。特别是今年的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中的两项都颁给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这样的结果更让人工智能在教育界和科技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看到颁奖结果我有两个感受,一个是震惊,一个是振奋。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孩子是“教”出来的吗?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同时带来哪些挑战?影响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在10月17日举行的学习者大会上,多位教育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未来教育等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学习者大会现场。受访者供图“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
在2024年12月13日于上海举办的2024《财富》女性MPW峰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朱岩梅,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发展官崔丽,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朱虹,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何熙昱锦与《财富》上海主编王昉展开了深度对话。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李嘉薇 邓敏)第24届中国经济学年会30日在北京大学开幕。在圆桌论坛环节,谈及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端人才培养,与会嘉宾从个体学习、高校平台建设、制度环境等角度出发,分享见解。2024年11月30日,第24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北京大学开幕。
来源:新华社 教育将进一步聚焦于激发人的创造性、社交性、情感性人机协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比学校出身更重要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写千行百业发展,全球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人工智能时代,大国竞争需要怎样的人才?技术变革“前夜”,我国应如何优化人才战略?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 陈子帅 邓孝慈】7月2日,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南宁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在大会现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要打好数理化等基础,这样才能较好适应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发展。
【光明论坛】 新年伊始,我国AI技术不仅在科研突破、技术治理上取得新进展,还在通信、文化演出等场景实现规模化落地,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创造这些骄人成绩的核心技术人才,许多都来自国内高校,且很多都是应届博士生、在读博士生和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
与ChatGPT发布之后的很多次教育研讨会一样,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论坛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活动季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再次成为专家讨论的焦点。专家们在谈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时,人工智能“一点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