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隋朝时期京杭大运河第一次实现了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贯通而主持建造者正是隋炀帝杨广“杨广一名英,小字阿摐”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2020年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主持开通隋唐大运河的隋炀帝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隋朝时期,京杭大运河第一次实现了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贯通,而主持建造者,正是有着“穷奢极欲”之称的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 图片源自网络公元581年,隋炀帝登基后,随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
来源:安徽经济网以洛阳为中心,北至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2700公里,隋唐大运河自隋大业元年(605年)开凿疏浚,金元时期湮废,通漕约500年......在古代,大运河是南北物流的高速通道;现如今,大运河正焕发着文旅新活力。